楊秀穎
(寧夏靈武市第六小學 寧夏 靈武 751400)
對于每一名中國學生來說,語文學科都是啟蒙學科。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功底和文化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者說,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一切其余學科的前提。因此,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影視資源這一教學媒介的課堂應用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具有借鑒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走入中小學課堂,成為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工具。而且,在新技術的引領下,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日益加快,豐富的信息資源不斷涌入課堂,成為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接觸的重要伙伴。以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例,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夠通過口述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語文課程,為學生呈現靜態的板書。很顯然,在長期授課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會對板書內容以及教師講解內容產生遺忘。但是,影視資源則不同。作為一個傳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影視資源所傳播的信息更加直觀化、生動化,能夠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動態記憶,使學生對影視資料中的一些經典內容久久不可忘懷,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于語文課程學習的認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所以說,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影視資源作為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一大切入點,以此為重要媒介,對教學方式進行全方面創新,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影視資源與課程所學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熱忱。
2.1 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很多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優秀篇章。從某種程度來說,小學語文學科的開設目的是為了啟蒙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學生的人生發展奠基。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很多中華傳統美德在課文內容中都有或直觀或抽象的體現,但是一部分學生對于中華傳統美德的理解還是流于表面層次的,是不深入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利用好影視資源,讓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成為學生人生路上的基石。
比如說,在講解《誠實與信任》這一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學生們從小就被教育一定要誠實守信,但是,究竟什么才是誠實守信,誠實守信這種品質的可貴之處又究竟是什么?這時,教師就可以搜集一些誠實守信內涵相關的影視資源。教師既可以搜集一些小學階段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寓言故事視頻,也可以直接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人物“信義兄弟”的頒獎視頻,讓學生的內心在觀看影視資源的過程中深受觸動,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對于城市首先這一品質的理解上升到新的水平層次。對于中華傳統美德口頭上的贊美并不能讓學生真正主觀上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而只有令這些傳統美德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使其發揮價值引領作用。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播放影視資料,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文知識,更能讓學生被這些美德深深震撼,真正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成為新時代建設的接班人。
2.2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宗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注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愛國主義話題的文章內容十分豐富,既有《桂林山水》《拉薩古城》等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也有《豐碑》《狼牙山五壯士》等歌頌革命英雄的文章。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但是必須對這些突出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文章進行深入挖掘,利用互聯網媒介去搜尋與文章內容所息息相關的影視資料資源,為學生播放。具體來說,教師節可以為學生播放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視頻,令學生贊嘆祖國的宏偉壯闊;也可以為他們播放一些比較經典的抗日題材作品,讓他們在觀看過程中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還可以為學生尋找一些類似于個人傳記般的人物事跡介紹視頻,令學生了解這些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跡,對其產生欽佩之情。總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要在學生的心目中種下一顆愛國的種子,令其在教師的悉心呵護下長成參天大樹。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并不豐富,雖然教師一再強調提倡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但是,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能真正親身去經歷所有情感。所以,教師在寫作指導課程中就可以為學生搜索一些可以當做寫作素材的影視資源,鼓勵學生大膽運用這些資源,豐富自己的素材儲備。比如說,每一年教師都應該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中國詩詞大會》等比較具有時代意義和文化意義的影視資料,使學生能夠對影視資源中的話題進行深入思考,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陶冶心靈、提升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倘若應用得當,影視資料就是攻克小學語文教學難題的一把利器。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優秀的影視資料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文化和思想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