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榮
(新疆呼圖壁縣第六中學 新疆 呼圖壁 831200)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習作的要求其中第一條就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可見,讓學生有內容可寫,保持樂于書面表達的動力,成為中年級作文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獨立意識,自我表現意識增強,加上語文知識的積累,有了書面表達自己思想、興趣、所見及愛好的主、客觀基礎,但是,不少學生在主動作文方面,卻往往受到阻礙。為此讓學生樂于作文就成為中年級作文指導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現根據教學所得提供幾點做法如下:
教材是教學的憑借,其編寫意圖是讓教師憑借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這一載體達到完美的教學,作文指導中如何使用教材?我以為也應有很大的靈活性。如果按教材要求去寫,就大大限制了選材空間,造成學生選材局限性,無內容可寫,或內容雷同的現象。故而靈活使用教材,拓展廣泛的選材空間,讓學生自由選材,必然會引發學生書面表達的積極性。例如:習作要求是:請你以“早晨”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看到此題目后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有的說:“早晨,我匆匆忙忙去學校,沒有時間觀察,能不能寫中午或傍晚的景色。”還有的說:“我想寫夜晚的景色,行嗎?”“當然行!”我回答道。頓時學生熱情十分高漲。平時有些不能在一課完成作文的學生,也能在一節課完成了。作文內容也豐富多彩,且有真情實感。請看下面一個片段:元霄節的夜晚,我和媽媽去逛街。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到人民路,霎時,我眼前一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掛在蒼翠的小樹中間的燈籠。燈籠顏色各異,燈籠上的圖案形態各樣:有提著燈籠的小女孩,也有點鞭炮的小男孩。突然傳來鞭炮聲,原來舞龍隊來了,它們先到政府大門前面一塊空地上表演,觀看的人圍了里三層,外三層。那條龍一共有九節,伴著鞭炮聲,一會轉圈圈,一會排成一字隊,表演得棒極了!由此可見,滿足學生的愿望,讓學生在作文指導的要求下去自由選材,他們就有內容可寫,更樂于表達,對作文的興趣必然大大提高。
三年級學生是獨立意識急劇增長時期,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參與意識強。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改變了以往只讓優等生的優秀作文上榜的做法,而是向全班宣布:習作“人人榜上有名,只要作文有進步,即可優先上榜”。這樣一來,全體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作文興趣與日俱增。聶小正同學在一篇習作《我的老師》中寫道“我的語文以前學的不好,更別說寫作文了,但老師從來沒放棄過我,而是用很多的辦法使我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當然也就更加努力,老師經常鼓勵我寫一些小詩之類的文字,課堂是我的小詩展示天地,我的作文有一點點進步就能上光榮榜。當別人在看我的作文的時候,我的心里樂滋滋的。原來我很怕寫作文,現在的我喜歡上了作文,而且在迎奧運作文大賽上我獲得了第二名呢!這可都是老師的功勞呀!”裴秋研同學自從她的作文上了“光榮榜”后,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自治區首屆“時空杯”作文競賽中,她的《一封寄望天堂的信》獲得了一等獎,接到獲獎的消息,她跑過來把我抱住了,說:“我真不敢相信我的作文能得一等獎,今后我會繼續努力的。”從此以后就象她所說的那樣,在作文面前,她總是笑臉相迎,不僅寫作興趣濃厚,而且文字詩意濃濃。如她在《迷人的小溪》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小溪兩旁長滿了豐茂的小草,蜻蜓飛過來落在上面靜靜地欣賞這迷人的小溪,小草四周開滿了鮮艷的花兒,蝴蝶飛來在花叢中嬉戲、舞蹈。蜜蜂媽媽提著籃子帶著小寶寶來采蜜。看!它們是多么認真呀!小溪歡暢地前進,象是為蝴蝶和蜜蜂伴奏呢!”其實每一點進步都會給孩子們帶來成功的喜悅,喜悅之后將是興趣的形成,有了興趣這個最重要的老師,作文當然會進步了。
生活處處是作文,作文理應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心理學研究還表明:新鮮事物會刺激大腦皮層,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隨時擷取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作文,也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有一次,在下課的時候,我發現楊寶龍同學正在看著窗外飄舞的雪花進行描述,于是,我就問他是什么讓他在此時有了想寫的欲望,他說欲望這是進冬的第一場雪,這么美不寫就太遺憾了,我就乘機把他的想法進行了一次習作訓練,及時鼓勵他們一起來觀察這場雪,不一會兒,這場雪就成了他們筆下的快樂小精靈了,只聽見筆兒“唰、唰”,不一會兒,一個片斷寫好了。生活中這樣的機會很多,貴在抓住時間,就能激發寫作的強烈欲望,此時,安排“隨機寫作”,還能立竿見影,即見成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正好,日記的內容不受限制,不拘形式,是最能充分展示學生自己真情實感的作文形式。因此,我每周安排學生寫一篇以上日記,日記時間不局限在周六或周日,可以是一周中的任何時間,內容是自己覺得很想說的事,篇幅長短都不限制,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如此自由,學生可樂了,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以日記作為展示自己寫作能力的平臺,比教材上的作文更樂于表達。有的學生日記本隨身帶,遇到有趣的自己又很想寫出來的事就及時寫下來。有的學生一周還寫兩三篇日記呢。由于選材自由,日記內容異彩紛呈,充滿童真、童趣、童心。我認真對學生的日記進行篩選,將其中有新意,有進步的日記在“我能行”習作欄上展示,及時加以表彰,學生寫日記興趣大增,將即興寫日記溶于自己的學習生活之中,形成習慣。
經過以上方式的指導和訓練,學生一般都能在進入中年級的第一年,即三年級開始,培養起樂于作文的情感與愛好,且通過寫日記的習慣轉化為寫作的動力。在此階段中,他們的獨立意識與表現欲都急劇地增長,這是使他們能樂于作文的主觀心理條件。語文教師必須把握住這有利時機,認真琢磨科學的指導方法,給學生營造起適合其樂于表達的作文平臺,這樣,學生就能從三年級起,以正常的心態,愉悅的情感,足夠的勇氣與信心,步入人生書面作文表達的第一道門檻,為其今后健康成長,進一步學習各種知識,與社會各類人群、媒體進行廣泛交流打好堅實的語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