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萍
(新疆博樂市第八中學 新疆 博樂 833400)
初中是學生初次系統學習物理知識的階段,學習物理知識的時間短,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入程度不夠,因此對物理現象好奇心也比較強。在這樣的條件下,初中物理教師通過運用有趣的、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方式,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能提高學生參與物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這對于整個物理課堂教學氛圍的提高都會有非常好的效果。生活中學生常見紙杯、紙張、磁鐵、氣球等物品都可以通過學生與教師的改造變成物理實驗的使用材料,運用這些材料進行物理實驗與物理現象的演示物理,會讓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從而改變物理不夠形象具化的問題,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難度,幫助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從而激勵學生從自身的主觀意愿出發主動參與物理教學課堂。比如學習“物體的浮與沉”課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乒乓球與杯子等材料向學生演示不同物品在不同環境中的沉浮條件。學生都會知道將乒乓球放入水中,它會浮起來的。但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可以準備三個不同的乒乓球,一個原本的乒乓球,一個加入沙子的乒乓球,一個加入適量水的乒乓球。原本的乒乓球可以向學生展示物體的上浮與漂浮現象。加入沙子的乒乓球可以向學生演示物體的下沉現象。注入適量水的乒乓球可以向學生演示懸浮的現象。通過這個實驗過程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直觀的觀察物理中上浮、懸浮與下沉的物理現象。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體驗乒乓球重量與物體上浮、懸浮與下沉的關系,以此引出“物體沉浮,是由物體所承受的浮力與物體所受重力所決定的”的初中物理知識內容。
在實際生活中處處都隱含著物理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物理生活實踐課的方式,讓學生在進行集體生活實踐活動中直觀地觀察與學習物理知識。在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展開生活實踐活動,通過生活實踐實驗活動來觀察并掌握新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練習電能表讀數”實驗,為了更加貼近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一個文檔表格,在周末的時間,從早上8:00開始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自己家中的水表表數,記錄到表格中,從而計算出家庭每小時的用水量,然后引導學生在電腦上畫出一張關于家庭用水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水表讀數的方法,還能鍛煉學生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再如在“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預測身邊物品,諸如書、橡皮等的質量,然后讓學生自己利用天平進行預測物品質量的測量,從而讓學生學習到如何使用天平進行質量的稱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習的思考能力與預估能力。從這些實驗的設置與操作過程中,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欲望,還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物理綜合素養能力的發展。
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背景與個性特點皆不相同,因此他們積累的生活經驗也各不相同。在學生的這些生活經驗中存有豐富的物理知識方面的積累的經驗。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積累的這些物理經驗,從中總結并挖掘出學生潛在的物理教學資源。比如,在光線折射、直射等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學生了解的放大鏡聚焦的原理,在陽光充足的天氣里,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火柴放在放大鏡對焦的地方,過一會兒時間,火柴就會被點燃,教師將這種物理現象運用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這種物理現象跟哪部分物理知識有關,跟火柴的燃點是否存在關系?跟凸鏡的太陽光聚焦有沒有關系或者跟凸鏡的太陽光的聚焦溫度有沒有關系?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把同量的沙子和水一起放在太陽光下,引導學生思考并猜測經過幾個小時后,水與沙子哪種的溫度高,原因與影響因素是什么?根據學生實際生活經驗,他們知道是沙子的溫度高。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再讓學生兩種不同的物質同時放在陰涼處,再次讓學生思考哪種物質降溫速度會更快?其影響因素有哪些?從而由這幾個問題的引入物理學中比熱容的知識。通過這種實驗過程觀察與思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深入探索精神,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課程的教學效率。
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需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標準強調了物理課程應重視與實際生活、社會生產以及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物理是一門與生活具有緊密關系的學科,初中物理課程應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物理技術應用社會發展進步與衍生的問題。如何加強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重點在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文探索了在物理課程中合理運用生活素材進行物理教學的應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