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中心小學 吉林 洮南 137100)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老師更喜歡照本宣科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但結果并不令人滿意。此外,再加上小學生非常活潑好動,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所以在課堂上經常出現諸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回答問題不積極等問題。顯然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是小學數學老師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1 運用成效不明顯。在新課程改革下,一些小學教師采用了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但效果不佳,在教學課堂仍然存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基本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由于小學數學老師的專業知識有限,因此老師可能無法完全理解教科書的要點。因此,可能會引起學習效率較低的嚴重問題。同時,教師沒有足夠的經驗采用有效問題情境。一些小學數學教師會創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并且創建積累教學經驗。第二:堅持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的通常是高級教師,因此,導致創建一些有效問題情景的教學方法效果不明確。
1.2 創設的問題情境存在缺陷。就目前來看,許多小學數學老師在使用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進行教學,但是由于不夠成熟,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這主要反映出老師沒有抓住問題的重點。一方面,教師自身的素質決定了他們的教育水平,而一些年輕教師的經驗不足也造成了他們所創設的不完美的問題情境。
1.3 教師對學生不夠了解,不能因材施教。在教授小學數學時,老師應注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狀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但是,老師并沒有對有效的教學技巧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數學變為了學生眼中最無聊的學科。因此,教師必須教授過程中有耐心,并向缺乏基礎知識的學生提供更多幫助,并且引導學生專注于學習數學,以指導學生從小學數學到有效問題情境的學習。
1.4 問題情境太過枯燥。具有趣味性的,能夠對小學生產生吸引力的問題情景才是有效的問題情景。但是,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問題情景的看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創建問題情境。例如,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容易被有趣的動畫故事所吸引,因此在創建問題情境時,教師應牢記這一點。
1.5 過分注重形式。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不能過分的局限于教學的形式,應該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保持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創造有效的學習環境,可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必須充分理解他在創建有效問題情境和吸引注意力方面的作用[1]。
2.1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境假設。為了有效使用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來補充有效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必須整合老師所教的情境知識和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學方法應該基于一些有趣的活動。學生通過練習來發現問題,幫助他們獲得新知識和更大的記憶潛能。例如,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課程中,首先,老師需要告訴學生,該角由兩個側面和一個表面組成,學生可以發揮想象力,在角的表面創建一個角度。研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和理解角,教師可以使用與古代算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從著名的數學家高斯的故事中舉例。在高斯上學期間,教師提出了問題1+2+3+4+5+……+100等于多少?當其他學生忙著一個接一個地相加時,高斯已經得出了答案。因此,老師要求學生在《高斯故事》中得出學習數學的方法。這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熱情來幫助他們學習數學[2]。
2.2 教學聯系生活。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期階段,小學數學課本的內容較為單調,因此小學生需要獲得盡可能多的書籍知識。但是,小學數學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學科。通過教授小學數學來幫助學生理解本書的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作為一個指導,學生可以輕松理解課本的知識。例如,我在進行二年級下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授課時,可以使用國旗作為教具。大多數學生都見過國旗并指導國旗的形狀。同時,五角星具有銳角。將其用作國旗的起點,以使抽象的物體變得清晰具體,并更好地使學習者了解每個知識點的概念。同時,認識角的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難點。比其他任何的知識點都更抽象,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難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在業余時間計劃作業。在課堂上,學生們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探索學習方法,教他們根據課本內容給出合理的解釋,并加深對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3]。
2.3 問題具有實踐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抽象且困難,因此老師需要將他們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且有趣。老師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并允許他們提出數學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對創造實際問題情境的熱愛的本質。例如,如果老師向學生講解“長度”的時候,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告訴學生一些基本定義,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但是,在實際教授問題的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讓學生共同測量教師定義對象的長度,讓學生達到測量的“長度”。通過廣泛的了解,可以讓小學生發展協作技能,讓學生發揮巨大的潛力,并且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
2.4 開展教學活動。小學生對有趣的事物沒有抵抗力。教師準備有趣的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當然,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取決于老師的課堂。當教師組織教育活動以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時,必須將其包括在特定的學習環境中。老師可以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教育活動中,以加強和改進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此外,小組合作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可以得出結論。當老師進行《分米和毫米》這一節課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在學習了米和厘米后,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學習厘米和毫米,發現1厘米等于100毫米。毫米的轉換器可以既是米又是厘米。在本節中學生學習轉換為米和毫米,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以及厘米后,小組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借此機會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轉換,這在提高課堂效率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渴望。
2.5 提高教師的自身教學修養、專業水平。在核心課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將有效問題情境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地融入實踐學習中,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學業和學術地位,開展學習活動并積極改進。提高小學教學的教育質量。首先,教師必須積極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為創造問題情景的教育環境奠定基礎。教師應根據學生特征準備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教師必須不斷豐富他們的教學經驗,推廣和改進他們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學生需要積極練習學習,下課后積極反思,并與學生進行積極溝通以縮小教育差距。只有老師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從而提高了創建問題情景的教育有效性[4]。
2.6 重視教師評價。在傳統教育中,許多教師不明白教師評估的重要性,在評估學生時遵循傳統的模型。的確,學生的知識不僅體現在小學數學的教育特征上,而且還提現在學生的整體表現中。例如,當在進行小學數學時,教師在每學期都會創建一系列的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參加教育活動的機會,并幫助學生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如果最終分數是學習結束時的最終分數,它將呈現在卷面成績中。將卷面成績與平時表現成績按百分比相加,以提供學生的總體分數。這樣一來,如果出現學生因考試異常的出現考試獲得低分的情況,加上平時成績,那么總成績就不會很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本文從運用成效不明顯、創設的問題情境存在缺陷、教師對學生不夠了解,不能因材施教、問題情境太過枯燥以及過分注重形式等方面對教師在小學教學中創設一些有效問題情境的概況進行了分析,從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境假設、教學聯系生活、問題具有實踐性、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師的自身教學修養、專業水平以及重視教師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總體而言,本文通過分析當今小學數學問題情景的教學方式來反映一種特定的教育改革策略。希望老師可以加強他們的教學經驗,并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