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瑪
(西藏日喀則市江孜高級中學 西藏 日喀則 857000)
通過對近年來數學題例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數學建模題的數量在逐漸增多,在高考試題中所占分值也越來越高,可見現代教學已逐漸發生變化。當今對于高中生的培養重點在于核心素養,所以對建模知識的掌握至關重要。要掌握好數學建模知識就要注重知識與實踐之間存在的聯系,同時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建模是提取事務的根本,獲得左右事物的主要因素,并把它轉變成一個數學問題,用數學解題法計算并將計算所得的結果代入實際問題本身進行驗算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學生想象力和運用數學的能力;同時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整體提高。
2.1 提高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用能力。因為數學建模的本質是來源于實際生活。所以如果想使用數學建模的方法來解答問題,就必須先收集整理資料,然后運用數學思維和邏輯來分析和計算問題,并將結果代入問題檢驗來得到最優方法。例如在生物中運用排列組合剖析基因問題時,遺傳機率可以通過數學概率的加、乘法來計算。學生通過這些運用可以提高思維邏輯能力,激發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升華學生數學語言組織能力。
2.2 提高的團隊協作意識及積極參與性。通過對建模的學習分析,有助于開發高中生的創造能力。將現有知識進行升華,開辟自己的思維方式。生活中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團隊的力量。數學建模也是如此。例如:參加數學建模比賽中,團隊在建模初期可分成幾個小組,各組先進行建模分析,最后歸攏總結討論,尋求最優的建模思路。在建模過程中,學生們既交流了思維,又討論了解決辦法,進一步加強了團隊的協作力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性。
2.3 提升了高中生探知的興趣。高中生理解能力正在提高,對新事物新話題有較高的好奇心。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建模,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限魅力,提高學習興趣,將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并將知識還靈活應用于其他領域,為提高學習水平奠定基礎,有助于促進綜合競爭力的提高。
3.1 課堂建模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多講解實例,分析特定問題且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詳細講解建模知識理解和運用中的常見問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建模問題的選擇取舍應該具備原始性、代表性、做到貼近實際生活、有可以創新的空間。首先,建模要遵循主要因素的提取,讓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思考方向,討論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由教師選擇建模的最優方法的過程。最后教師應該做出點評,提出指導和改進的方向。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做到強調重點,還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發揮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信,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2 專題培訓。對于剛剛接觸建模知識的高中生來說,建模并不是那么簡單,所以就需要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培訓。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要進行建模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和詳細分析。這樣問題被初步分析、討論、概括后,在進行下一步的建模工作。由小組提出討論后的建模方法。再由教師根據小組的結論進行指導,詳細分析并說明建模中的問題,以達到建模學習的目的。
3.3 參加比賽。高中教學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相互融入。在數學建模的學習過程中,建模題型是有限的,每個學生對老師傳授知識的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這就會出現學生建模時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試著“走出去”。通過參加一些建模比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應變能力,也能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還可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激發了他們探知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競爭力。
總之,在當今這個對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中,我們在高中教學建模教學也是對實際問題的一種解決辦法,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早已成為一種趨勢。高中數學的教學早已不單單是課本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還要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高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幾大核心素養為教學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對數學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引導他們創新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