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坊毅
(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小河鎮中心小學 江西 信豐 341622)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適的運用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教師將枯燥無味的抽象知識轉化成形象生動的課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打開學生的思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展。
在小學階段,學生因為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對于抽象知識的接受度較差,因此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借助信息技術,作為自己的教學手段[1]。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抽象的內容,幫助他們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生活現象,從而培養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
比如在進行“平方厘米”這種面積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制作一些多媒體的課件,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可以先給學生們看一條一厘米的線段,通過信息技術讓這條一厘米的線段閃爍幾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然后將一厘米的度量單位展示在這條線段的旁邊,然后再畫出一條兩厘米的線段,和之前一厘米的線段構成了一個長方形,標出這兩條線段的長度,然后補充完整這個長方形,在長方形的內部用紅顏色的筆填充完整,然后在這個長方形上標注“2平方厘米”,并且顯示該長方形的面積為“2平方厘米”,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信息技術的手段,就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由課本中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形象生動的圖形,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形成一個具體的感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也可以了解到面積單位只是代表一個平面的大小,而長度單位則是指一條線段的大小,從而更好地解決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講清楚的教學重點,更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中的中心人物,而教師則是一個輔助者。因此教師應當根據“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借助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和手段,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探究的平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幫助他們更好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實習情況和教學的內容,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從而打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
比如說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探究的平臺,創設一個數學小實驗室,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工具,鼓勵他們通過動手的方式,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幾個畫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在畫板中畫出一個三角形,然后將這三個頂點隨意拖動,學生們經過探究和思考發現,不管這個三角形的形狀怎么變化,三個內角的和總是180度,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幫助了他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際上學習的目的就是應用相關的知識,在生活中更好地進行相關的工作,因此如果讓學生只學習課本中的知識,而不鼓勵他們進行實踐應用,那么這個學習過程就是無效用的。而且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作用,將生活實際中的現象與數學知識相互聯系,幫助學生建立生活實際和數學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比如說在講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下在菜市場買菜的場景,生活中市場上進行交易的過程中,運用了相關的加減法,通過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的這個現象展示在學生們的面前,不僅可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和印象,也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生活和數學的聯系,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而且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一個游戲活動“虛擬市場”讓學生們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菜農”和“肉販”還有買菜的市民,在這個市場中,學生通過交易可以有效地運用加減法的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對于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當運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有效手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進步,成為國家需要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