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新
(吉林省長春市九十中學 吉林 長春 130021)
分層教學是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明確不一樣的學習和教學目標的先進理念。這種理念遵循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特征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是每一個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為達到此目標,筆者對長春市第九十中學初二班級的生物教學進行了分層教學模式嘗試。
在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物課成績和學科素養的基礎上,將學生們分為三個層次。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實施不同樣的目標和方案。為了對學生能夠進行分層次的教學,筆者首先基于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每個學生的現狀有了充足了解,從而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差異化的因人而異。根據班級學生的理科成績、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耐心學習等因素,結合教材將學生分為A、B、C層,其中:A層屬于基礎知識扎實,思維活躍喜歡發言,并且方法正確學習成績優秀;B層屬于基礎知識和水平一般,但是學習相對自覺并且成績中等的學生;C層屬于基礎差、不夠耐心,并且沒有學習動力,學習上有困難。
對學生實施分層講課是最重要的步驟之一。筆者在初中生物課教學中,不僅僅有面向全體學生的環節,還有統籌兼顧優等生和差生的環節,分解層次目標。即使是在共性上課階段也盡量把握課堂提問的難度,讓三個類別的類學生都能得到吸收。筆者對三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三個難度的問題。其中,給C層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簡單的知識,如:事故中某人不慎上肢受傷,血流如柱且血色鮮紅。據此現象可推斷是哪種血管出血;針對A層和B層學生設計的問題就注重討論的環節。每個學生都先必須回答基礎題,如:“某一個同學得了闌尾炎,到醫院做血常規化驗,其化驗結果中會高于正常值的是什么病?”鼓勵A層次的學生積極地回答選擇做題,對他們進行拔高,如:我們愛科學實驗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生物變化”時,進行了以下幾種處理: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a號試管中充分攪拌;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b號試管中充分攪拌;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c號試管中不攪拌。其中第一種處理是模擬了口腔中的生物作用,后兩種處理都是第一種的對照實驗,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依照ABC三層學生的能力來設計布置不同的作業題目。在C層學生們對生物學科缺少學習興趣的作用下,適當減少C層學生的作業,這樣可以優先養成學生能夠繼續學習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A層學生的作業量反而適當增加,這樣可以增加對其鍛煉程度B層、C層以背誦和記憶為主,目的主要在于對知識的直接運用和打牢基礎,通過以填空形式復述課本來夯實前周所學課程,注重知識點的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而A層學生則以綜合性大題和深層次新題為主,這樣可以全部同學都能得到收獲,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分層輔導主要為了普遍提高C層的素質,減輕學生的整體學業負擔。首先,制定輔導計劃,每天集中答疑,處理學生的共性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安排針對性的一對一答疑。對A和B層學生,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一些探索性問題來培養他們的創新力。對C層學生,重點是基礎知識點輔導與自信心輔導,從學習方法根源上指導他們對基礎知識進行歸類總結幫助他們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對C層學生的作業則采取面批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對B層學生采取互批為主、面批為輔的方式。對A層學生,他們的作業采取免批為主,兼顧抽查批改的方式來進行。
多年的課堂實驗結果表明,分層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能力差異等因素,既可以實現因人而異,又實現了多面發展,從而調動了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和復習效率,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