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云
(江西省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紅谷灘分校 江西 南昌 330000)
現今教育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教育方式的改革也一直在進行,教師們希望找到最適合培養學生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歷史的知識內容廣泛,涵蓋了一個廣闊的歷史范圍,雖然不要求學生對各個年代記得十分清楚,但各年代的重要事件對初中生來說仍然是比較多的,這些單憑上課掌握很困難,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課下學習,而老師在其中可以起到引導和推動的作用。
自主學習首先需要學生對學習具有興趣,只有自己對學習產生興趣了,學習才會有動力,以應試為目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想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跳出單一的知識點講述,擺脫以往一味的填鴨式教育。這一點需要教師對課程備課多做功課,初中歷史是隨著歷史進程發生事件,這些事件單憑時間順序很難記住,教師授課時可以穿插歷史趣聞,對某一件事情以獨到的見解闡述,運用聯想的方式讓學生記住這個事件,并對歷史逐漸產生興趣,歷史上有趣的典故并不少,不過課本的內容有限,需要教師對講課內容進行豐富,將擴展的典故穿插在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間。
歷史只是過去存在的事實,如何評判歷史全靠后人自我的思考,雖然關于歷史有很多的“蓋棺定論”,但教師不應該就因此將單一的觀點灌輸給學生,這從學生自我思考的方面來說會產生阻礙作用,每個人都應該對事件的發生具有自己的判斷,在課堂上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并對其加以引導,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比如歷史上的曹操這個人物,其生性多疑,也誤殺過讓他寄宿的一家人,但其在軍事上、政治上又有獨到之處,三國時期魏國的強大和曹操的能力是緊密相連的,在評判歷史人物的時候應該從多方面的角度入手,有的學生可能喜歡曹操這樣的梟雄人物,有的學生可能厭惡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態度,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是學習歷史的基礎,教師不但不該制止,還應該予以鼓勵。
由于從小到大接受教師授課的習慣,讓很多初中生在學習上仍然主要依靠教師的課堂授課和課后復習,雖然掌握知識點沒有問題,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也和我們強調的素質教育不符。學生自己應該知道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此基礎上首先應該多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課前預習就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在老師正式上課之前,學生自行翻看課本內容,提煉重要的知識點,在上課時跟隨老師重新學習一遍,不僅能加深印象,在自學中的自我思考和老師授課內容都能汲取并轉化為自己東西,而教師可以做的便是推動這一過程的進行,初中生畢竟未成年,需要教師對預習這一過程進行督促,可以進行的方式有正式上課前的搶答提問,一方面檢查班級學生對本節課的預習情況,另一方面調動上課積極性,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當然,相應的獎勵機制和教師的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對表現積極的學生予以鼓勵和肯定,對預習不到位的同學進行方法的上的建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的付出肯定是值得的。
傳統的單純授課枯燥乏味,歷史書本上的知識不能吸引學生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注意力也就逐漸下降,影響課堂學習效率。歷史雖然嚴肅,但歷史課不一定必須嚴肅,教師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歷史學習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逐漸轉變成愿意學,再到能夠做到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也不應該只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可以增加和學生的課堂的互動,對歷史事件進行提問,比如講授洋務運動的內容時,從洋務運動的優點和缺點方面分別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思考,這些改革舉措是否能夠接觸清朝的困境?哪些措施對思想上的進步具有意義?歷史的背后需要更多的思考,教師在傳達歷史事件的時候,更多的應該讓學生思考歷史事件背后的事情以及意義,當學生看到歷史事件能有所聯想,有所感悟,就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愿意去思考,積極的去思考,而一個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更能調動這樣的積極性,老師的互動也可以避免學生長時間上課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總而言之,在強調素質教育的改革下,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摒棄掉傳統上單純的填鴨式教育方法,避免枯燥乏味的課堂,在備課上想辦法培養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加有趣的歷史典故,在上課前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有預習的過程,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檢查和鼓勵,在課堂上授課時,除了闡述歷史事件,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多方面思考以及評判歷史,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問答,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