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則耶·依敏
(新疆哈密市伊州區五堡鎮第二小學 新疆 哈密 839116)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許多教師對于學習普通話不夠重視,他們認為只要學好一種語言,就可以開展教學,由此對于普通話的學習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視。除此之外,許多少數民族教師從未離開過本地區,導致其覺得說普通話太過復雜,以至于對普通話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畏難情緒,他們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普通話,所以在學習普通話時,經常采用本民族的腔調去練習普通話,這導致許多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普通話的水平和等級并未得到提高。
1.1 為推廣普通話起了促進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語言的規范以及普通話的推廣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我國為了推廣普通話,普及普通話,已經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消除方言隔閡,加強人民的團結和交流。如果所有地區的居民都可以采取普通話進行交流,這不僅能夠使不同地區的人的交流更加輕松、簡便,而且還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團結。對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來說,有講自己語言的權利,也有教育本民族語言的權利,但是許多少數民族的地區的老師,因為語言溝通障礙,導致其教育水平較為低下。由此為了更好地減少這種差異,促進教育水平的提高,少數民族應該與漢族共同使用普通話向現代化邁進,促進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溝通。
1.2 為滿足語文教學規律服務。教師普通話水平的提高,能夠為學生呈現更好的語言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最佳學習語言的時間在2-5歲以及12歲的青春期。由此就是應該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為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學習時機,為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做準備。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許多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存在方言的地區都普遍存在,學生學了許多年的語文,但是并未掌握祖國語言的正確讀音,究其原因是學生普通話水平的低下與教師的普通話等級水平有著強烈的聯系,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由此教師的普通話水準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那么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教師的教學更應該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普通話等級。
2.1 提高少數民族教師學習意識。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師的普通話,學校應該積極幫助教師糾正態度,讓教師明確民族語言與普通話,可以相互融合,讓他們對普通話形成正確的認識,即讓他們認識到普通話的學習,不會淡化消失母語反而會更加有效地推動母語的普及和發展。其次,學校應該提高教師學習普通話的意識,讓教師明確學習普通話對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是能夠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教師標準的普通話熏陶下,形成更加規范的讀音,從而為學生以后學習漢語打下基礎。
2.2 加強對少數民族教師的培訓。為了提升少數民族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應該積極安排教師進行培訓,比如讓小數民族教師參加學校的國語學習培訓,給每一個民族教師,成長的機會讓教師在參加完培訓工作之后完成相應的任務,比如寫拼音寫漢字,寫作文,并且利用多媒體技術,錄下自己學習的普通話內容。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讓少數民族教師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學校應該給每位教師專門配有漢語教師,實現1對1的少數民族教師學習漢語渠道,讓其更加有針對性地為提高少數民族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服務。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針對教師對普通話學習的現狀,以及學習內容進行制定評定考試,讓教師在考試當中體會到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在評定考試當中通過了,教師就可以繼續任教,如果教師評定考試不通過,讓他繼續參加培訓,直到普通話水平達到要求。這樣對每一位教師嚴格要求,才能夠提高每一位少數民族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同樣也是對每一位參加學習的學生負責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漢語、說好普通話。
2.3 營造少數民族教師提高水平的氛圍。許多少數民族教師普通話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因為教師說普通話的整體氛圍不夠,其次是因為教師并沒有信心學習好普通話。由此,學校應該為教師營造積極學習普通話的氛圍,讓他們在和諧的氛圍當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其次,為了提高教師學習普通話的信心,首先要消除許多教師因為怕說得不好,怕別人笑話的情緒,學校應該展開鼓勵措施,鼓勵老師積極說普通話,哪怕是取得很小的進步,也應該及時地給予鼓勵,從而為教師樹立能說好普通話的信心。
提高少數民族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學校應該為教師學習普通話,設立相應的制度,營造教師練習普通話的氛圍,從而為教師提高普通話水平和等級服務,讓教師在不斷地學習當中提升自身的普通話水平,從而為開展更優的國語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