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曼純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澄華小學 廣東 汕頭 515800)
數學概念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而數學概念一般比較抽象,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不易掌握,如何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呢?新課標把“經歷、體驗”作為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性目標之一,突出了學生在數學概念的獲取上,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不僅要使他們理解結果,而且要使他們親身參與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充分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
數學概念往往比較抽象、枯燥、邏輯性強,不易被學生所接受,如果教師一味地照本宣讀直接把教材中的概念以定義、公式等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到的將是思維的結果,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因此我們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全面的感知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擺一擺、摸一摸,在操作中積累表象,逐步形成數學概念。比如二年級“克和千克”的教學,這兩個概念的建立,不能單純靠觀察得到,而要靠肌膚去感覺,靠體驗形成的,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廣闊的操作實踐的空間和時間,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到克和千克這兩個概念。上課伊始我便讓全班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學生感受到它很輕,就像一片葉子,再讓學生用天平稱一稱,記一記稱量的結果是1克,接著讓學生用剛剛建立起來的1克概念猜一猜2枚、10枚……1000枚2分硬幣的質量,從而把克的認識擴展到幾克、幾十克、幾百克、1千克,我不斷地往臺稱上投放2分幣,不時讓學生掂一掂,學生感受到袋子里硬幣的質量越來越重,當投到1000枚時我再問一問:1000枚2分硬幣有多重?(生:1000枚2分硬幣的質量是1000克),我再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對1000克,也就是1千克。(板書:1000克=1千克)。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是在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感受、體驗、推理中建立了1克、1千克、1克與1干克之間的聯系的,這樣一個形成概念的過程既深入人心,這正是“心中悟出始知深”。
新課標要求:數學概念的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很多數學知識就蘊藏在生活中,因而我們教師要不斷創設以學生生活為素材的情境,把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規的數學知識上升發展為科學的結論。如三年級“年、月、日”的教學,“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學時我特別注意選取和學生生活密切的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事件與時間關系的體驗逐步建立“年、月、日”這三個概念。首先從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有重大意義的日子引入:如新中國成立,香港回歸、申奧成功、神州五號成功著陸等等,鼓勵學生說出這些事發生的時間,讓學生初步認識年、月、日知識的同時又可培養愛國圭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練習時再選取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年歷、日歷,讓學生圈一圈爸爸媽媽生日是哪一天,說一說自己最難忘的是哪一天等等。最后再讓學生設想十幾、二十年后自己將會做什么,把對時間單位的體會與學生自己理想結合在一起,我熱情的鼓勵每個學生要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這樣教學,我收獲到的不僅是孩子們對“年、月、日”的深入了解和靈活應用,而且覺察到在孩子們的心里一顆顆從小學好數學的美好愿望已經在悄悄地萌芽!
新課程文化是一種共建的、發展的文化,需要師生參與積極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新課標指出:教師不再只是教材的執行者,而同時也是決策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引導學生去尋找、收集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化簡”書本知識,開放課堂,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到社會中去學習。例如三年級“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三年級兒童思維仍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依照兒童思維空間方位認知規律,他們依賴于在地圖上才能區分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基本空間的能力,脫離地圖,在實際生活中,他們便無法知道哪里是東,哪里是西……這幾個方位知識的教學不能“紙上談兵”。因此,我讓學生從室內走向操場,在熟悉的環境中找一找早晨太陽所在的位置,告訴學生早晨太陽升起的地方是東方,背對的方向是西,再讓學生伸開兩臂,左手指的是北,右手指的是南,緊接著找一找東南、西南等等,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校園里的這幾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動手畫一畫爭做一名藝術型建筑師制作好學校的平面設計圖,當在我的一聲聲“你們真有創意”、“你們是小小的建筑師”等等贊嘆聲中,學生一方面既親身體驗到方位的知識,另一方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少了教師繁瑣的講解,多了學生親身體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具體而輕松,刻骨銘心。
讓我們再一次感性地品味這句話“我聽到過,過眼煙云;我看到過,歷歷在目;我做到了,銘記在心;我體驗過,淪肌浹髓”。因此,我們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多樣的情境和學習機會,讓學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體驗,在體驗中“自然和諧”地理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