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蘭
(廣西桂林市永福縣蘇橋鎮中心小學 廣西 永福 541800)
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部分學生剛開始會對英語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遇到難題后會逐漸失去興趣和信心,到最后直接放棄了英語。由此可見小學生對英語有一定的興趣,但大部分小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經驗,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應深刻挖掘學生厭學英語的成因,采用針對性的策略轉化學生,促進全體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農村小學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厭學英語的成因也各不相同,但主要分為以下幾點:首先,部分農村小學生性格內向,在英語上缺乏自信,不敢讀英語、說英語,也不敢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害怕教師和同學會笑話自己,導致他們英語成績較差,對英語出現了厭學心理。而且,大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灌輸英語知識,導致課堂氛圍沉悶,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其次,農村小學生只有在課上四十分鐘才有機會運用英語知識,但大都是教師主導課堂,課下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部分學生產生了學習英語沒用的想法,不再主動學習英語知識。最后,部分農村小學生的家長存在讀書無用的想法,不愿為學生購買英語相關的學習資料,也不愿意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導致學生存在錯誤的學習觀念,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2.1 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想要解決農村小學生的厭學問題,教師首先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模式,采取靈活趣味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營造出真實的英語情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運用英語知識,突出學生在英語課堂的主體地位,有效改變學生的厭學情緒。例如在《They're monkey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選擇教學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課文中的動物,有效激發出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單詞游戲帶領學生復習上節課的知識,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接著再出示小熊貓的動畫,旁邊備注上“Good morning,I’m pan pan.Nice to meet you.”讓學生與小熊貓打招呼,再出示動物園的畫面,讓小熊貓為學生介紹動物園的動物,出示猴子、老虎、獅子、大象等動物,讓學生說出它們是什么,顯示出相應的英語單詞,在趣味的情境中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詞匯。之后再播放動畫版課文朗讀,使學生投入到課文學習中,勇于探索和運用英語知識,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2 鼓勵合作學習,創設語言環境。每位農村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關注才能調動起他們對英語的積極性。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實際能力,了解學生在英語課堂的需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發揮出每位學生的英語能力,營造出良好的英語語境,以此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之后再由教師鼓勵和表揚學生的成績,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例如在《Do you want some rice?》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小組合作使學生本節課的單詞和句型。首先,教師可以播放音樂《Row,Row,Row your boat.》,在輕松的氛圍中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接著展示出食物相關的圖片,提問學生“What is this?”讓學生根據課文說出對應的單詞,再提問學生“Are you hungry?Do you want some rice?”使學生了解到本節課的主要句型。之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學習韻律詩,學習運用本節課的單詞和句型,看看哪組先掌握單詞、句型的意思和讀音,以此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在組員的幫助下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2.3 加強家校溝通,取得家長配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要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采用電話、網上聊天、家訪等形式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英語學習情況,同時向家長滲透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使家長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自己對學生的影響,主動支持和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其次,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讓學生在課下能主動說英語、用英語。例如在《There are only nineteen crayons.》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朗讀課文,并用“There are...”的句型描述家里物品的數量,使學生主動觀察生活,積極運用英語知識,由家長錄制視頻上傳到班級群中,以此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厭學英語心理的轉變。
綜上所述,想要解決農村小學生厭學英語的問題,教師需要了解到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教師教學方法、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制定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利用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聯合家長的力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