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艷
(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小學美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教學經驗豐富的美術教師一定會合理運用課程資源,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利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感知藝術的魅力。另外,在日常教學中還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與體驗機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只有讓學生學好了美術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創作習慣,才能夠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較小,他們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更是缺乏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所以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學科素養,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更是為學生以后更好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中美的體現與發展,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不但能夠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更是滿足了新時代下學生的學習需求。
2.1 美術要點講解透徹,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美術這門課程和其他科目相比更具藝術性和抽象性,小學美術教學中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認知美,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講解美術知識點,這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核心。因此美術這門學科的特殊性,所以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主要是在課堂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運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根據對學生的認知情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審美知識。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生所熟知的物體或環境還有人文在加上教材中的線條以及圖畫等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促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美術課堂氛圍下更好的掌握美的概念,以此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使學生能夠深入認識美,并且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創設豐富教學情境,提高美術教學趣味性。情境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教學中運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在課堂中構建相關的情境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平面化的知識轉變為直觀化和立體化呈現到學生面前,將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變得豐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了活躍了課堂氛圍,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性,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原因,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維持在課堂學習中,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刺激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所以,通過情境教學豐富美術課堂的體驗感尤為重要。創設豐富的課堂教學,對于教師來說需要一定的技巧。創設出來的情境主要是輔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的時候,要與教學內容相符,另外,在選擇情境的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設與學生性格相符的情境,在趣味性十足的情境中使學生輕松的學習,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同時還能夠使學習目標內化為自身的發展需求。比如,在進行四季色彩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一條河流在四季中不同的變化,如,春天時候的冰雪融化還有夏天時候河流的水流量,在秋天時候河流中的樹木倒影以及冬天時候河流結冰的情況,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四季的不同變化,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將四季的變遷利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2.3 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審美情感。課外實踐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能夠使學生更加接近自然,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美術專業知識,還要注重審美教育。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在各種環境中豐富自身的審美情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不同環境環境中,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幼兒園或者敬老院以及春游等,讓學生在各種環境下發現各種不同的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美,在不同的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嗅覺,以此將學生的發現美能力和審美能力不斷提升上去。
總之,美術是一門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藝術性課程,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是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更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展開教學活動,在調動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此提升美術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