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中國人民大學
目前,在電子商務不斷推陳出新的大背景下,我國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為傳統的商業銀行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其中,互聯網金融為傳統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是,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搭建、完善與管理電子支付體系。換言之,現行電商體系中網絡銷售的主體格局或將被打破,從而構建電商產業的信息化以及資金的合理重組。而互聯網金融為傳統銀行帶來的挑戰是,其交易規模不斷增長,并逐漸占據了主流支付體系,從而搶占了傳統商業銀行在市場中的利潤,對傳統商業銀行的長期穩定發展產生動搖。鑒于此,本文擬立足于余額寶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對商業銀行發展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以期為國內商業銀行的應對提供參考和借鑒。
余額寶誕生于2013年6月,隸屬于螞蟻金服。余額寶能夠提供的主要服務有二:其一為余額增值服務,其二為活期資金管理服務,余額寶的基金管理方為天弘基金。
余額寶具有多種互聯網金融的特征,其中相對顯著的有操作流程簡單、使用門檻不高、手續費為零,以及可以隨時支取。用戶存于余額寶中的額度不僅可以用于理財,還可用于網購、轉賬以及繳納費用等消費,這使得余額寶在網絡時代可被定義為一個先進管理工具。時下,余額寶已然成為了我國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2018年5月,余額寶又將博時和中歐兩個基金公司中的貨幣基金產品納入,進一步發展壯大。
存款對任何企業而言都十分關鍵,這是由于它既是一個企業生存的立足之本,也能令投資人和市場對自身的良性發展有所了解。在以金融為主營業務的商業銀行中,存款的數額更是其發展的基礎和命脈。
目前來看,余額寶具備留置用戶存款的功能,這種功能可被歸結為“代活期存款功能”。換言之,用戶將自身擁有的資金存至余額寶中,并收取一定的利潤。在用戶將自身擁有的資金存至余額寶的時間段中,上述資金實際上成為了支付平臺的沉淀資金,或是現金流。從時長以及用戶體量上來看,余額寶已經具備了與商業銀行競爭存款的功能。
此外在余額寶誕生之前,商業銀行具備的核心優勢主要有二:其一為面向終端客戶;其二為龐大的支付網絡。然而,余額寶的模式將商業銀行這兩項優勢幾乎消弭于無形。時下,余額寶借助自身背后支付寶這一平臺依托自身積累的用戶數量,產生了較大的使用粘度。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余額寶的客戶也可視作與其賬戶綁定銀行的客戶,但這些客戶的交易信息歸根結底沒有被商業銀行的網關獲取,從而游離于銀行的支付體系之外。鑒于此,余額寶對客戶的競爭不僅是競爭支付體系,也是在競爭支付的話語權,這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格局造成了威脅。
1.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
此處不妨將余額寶與商業銀行推出的穩健型理財產品進行對比,對比的指標初步選取為“預計年化收益率”和“申購資金要求”,并將比對的結果形成下表2-1。

表2-1 理財產品數據統計表
綜觀上述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可見,余額寶相對各個商業銀行的穩健型理財產品,在年化收益率層面并不占優,加之各大商業銀行的信譽度良好,可以說余額寶在收益層面甚至稍顯劣勢。然而,綜觀上述理財產品的申購資金要求則可見,各大商業銀行的穩健型理財產品申購資金集中在5萬元左右,具備一定的門檻,而余額寶的在申購資金層面的低門檻性則能夠吸引經濟能力較弱的年輕群體。誠然,余額寶的互聯網金融屬性雖然令其主流使用群體具有經濟能力較弱的特征,但上述群體的財富往往會隨時間的推移有所積累。鑒于此,若是余額寶能夠保持低門檻的申購條件,則會在一定時間內將小額申購群體發展為大額申購群體,從而在長期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
2.余額寶對央行的影響
從前節的分析可見,商業銀行應對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是推出理財產品。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在年化收益層面不弱于余額寶,因此經濟能力較強且對財富流動性需求較弱的客戶群體傾向于購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2019年全年,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約為4.8萬支,發行規模則約為22萬億,這一規模在數值上大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
此處不妨假設各大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在年化收益層面趨于穩定,則經濟能力較強、對財富流動性需求較弱、追求投資收益的高凈值客戶會放棄銀行活期存款而轉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從而動搖銀行的盈利根基。
總而言之,商業銀行為應對余額寶發展的理財業務,為其存款帶來了波動性,即一定程度上令理財資金轉變為結構性存款。然而,商業銀行往往將理財資金記作表外業務,令央行無法將理財資金按照存款準備金管理,也就間接影響到了央行的宏觀調控。
余額寶成立六年以來,規模已然達到了萬億級別,天弘基金也成為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2019年,余額寶的客戶數量超過了2018年國內排名前十位貨幣基金的客戶數量總和。余額寶對商業銀行基金代銷業務的影響程度鑒于其成立的年限較短,無法用精確的數據加以證明。然而,余額寶獲取基金銷售的牌照僅是時間問題,因此在客戶以及便捷程度層面均強于銀行。
現階段中,客戶可通過余額寶購買的基金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基金公司也在積極與余額寶背后的阿里公司合作推出不同種類、不同特征的基金產品,這對商業銀行基金代銷的業務造成了較大挑戰。此外,近年來出現了一批基金淘寶店,表明基金公司想從過去的銀行代銷渠道中脫出。余額寶這一互聯網金融最終對商業銀行基金代銷業務的影響尚有待見證,但其依托互聯網帶來的客戶群擴大、營銷成本的降低已不容商業銀行忽視。
在網絡經濟的浪潮下,民眾的消費越來越趨向于在網上進行,即越來越關注效率的高低。鑒于此,商業銀行應基于用戶特征,開發出有效的資產管理核心業務。例如,商業銀行可采取下述三項措施,對自身的中間業務進行多元化發展:其一為根據客戶的差異化需求開拓不同的中間業務品種,這里指的差異化需求可以為業務種類、方式與內容,開拓出的中間業務品種則可以為存款業務進行中的信用卡介紹、投資或理財咨詢等等;其二為成立中間業務管理部門,對本行內的中間業務進行控制與監督,以期防范風險;其三為制定統一的中間業務收費標準,令自身獲得良好的外部發展。
現行支付體系下,商業銀行壟斷模式下的網關已然不再與市場相適應。鑒于此,商業銀行不應繼續將自身角色定位為支付平臺與客戶之間的聯結者,而應主動介入電子支付體系,向零售銀行轉型。這一轉型可以通過優化自身電子支付鏈條實現,例如拓展從銀行到客戶的溝通渠道、搶占電子支付鏈條等等,其具體做法主要有三:其一為增加預付卡的發行數量,商業銀行可利用自身發卡渠道眾多這一優長之處,與用戶及商戶開展合作,吸納存款和貸款;其二為拓寬收單區域,商業銀行可學習互聯網金融機構,將自身業務拓展至國外,完善已有的跨境結算業務;其三為與各知名企業聯名發行銀行卡。
商業銀行可通過余額寶的啟發,與基金公司、支付機構等進行深度合作,合作的切入點可選定為“沉淀資金”的歸屬認定以及處理方式,這是由于沉淀資金的歸屬者應為客戶本人,而存儲資金的支付平臺等企業并無資金的使用權。如何在政策與實踐層面有效利用被擱置的沉淀資金,是支付平臺、商業銀行以及用戶都較為關注的問題,這就需要銀行主動尋求與平臺之間的深度合作,同時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獲利性。
此外,商業銀行可增加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并將互聯網公司的交易平臺視作自身的營銷平臺。以商業銀行與支付寶的合作為例,商業銀行可將自身的定期、基金以及期貨等理財業務與支付寶合作推廣,從而吸收潛在用戶的閑置資金,實現客戶、平臺與銀行的共贏。
本文主要針對余額寶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即余額寶對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理財業務以及基金代銷業務三方面的影響。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之上,給出了其應對余額寶沖擊的策略,作為研究的結論。本文認為,商業銀行應采取打造資產管理核心業務、從壟斷模式轉為長尾市場模式、主動尋求新的合作等三種方式,應對余額寶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