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重慶市渝中職業教育中心
新時代是一個以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和務聯網(internet of service)為核心的互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大數據、互聯網+、云制造、三維打印等熱詞無不與職業教育息息相關,未來的職業教育我們更加關注的也不再是知識、技能、成績、大賽、升學率,我們的教育目標必將轉為培育“全面的人”上來。“美育”將成為培育“全面的人”不可或缺的一門大課程,現代化信息技術與美育的融合是中職美育體系構
2015 年以來,在國家的重視下,各級各類部門為各類學校的美育給予了大力支持,各類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做了大量的工作,部分地區和學校美育成效顯著。但是因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各類學校辦學實力的差別,領導思想觀念的差異,導致中職學校美育的水平也存在著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通過互聯網+搭建集美育課程、美育師資、美育發展信息為一體的職業教育美育平臺是解決問題的一項有效途徑。
伴隨“互聯網+”的日益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美育共享平臺,可以實現各類美育資源和信息的共建共享。一是建立美育師資平臺,實現美育師資資源共享,藝術類(或開設有藝術類相關專業)的中職學校,可以通過平臺共享美育師資資源,一方面為美育薄弱學校提供師資資源,同時也可以促進各個學校間美育師資的交流與互動,為優秀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和發展空間。這既解決了各個學校美育師資不足的問題,也促進美育隊伍的發展,能夠更大效度的發展美育師資的效用。二是建立美育課程資源平臺,一方面有實力的中職學校運用智能化信息技術手段,結合中職學校的專業特色,培養目標分工合作,研究和開發與中職課程教材配套的美育課程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將各類資源輸送到美育薄弱的中職學校,各個中職學校之間也可以進行資源的共享互通;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與其他機構的聯系,海量收集和篩選與美育課程相關的各類資源,如音樂、美術、舞蹈、喜劇、影視、文學作品等,為學生自我陶冶,自我學習提供個性化需求資源;三是建立美育協同育人平臺,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學校、社會、家庭的美育功能和資源,將專業美育、生活美育、社會美育相結合,社會機構提供前沿信息,為中職美育搭建社會實踐的平臺,學校美育提供系統課程,更多為中職生審美情趣培養的空間,家庭是美育在生活中的延生和實際應用,是對前兩者成效的檢驗。
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范在智能覆蓋社會各領域。智慧課堂已悄然在校園內興起,智能機器人進入課堂已不再是暢想,電腦、手機、平板等各類智能化移動媒介已成為了教學常規化媒介,人們的學習空間獲得了空前的擴展,智能、虛擬與現實已逐步走向了融合,這些都為美育教學空間的無限擴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伴隨著學習資源和學習媒介的日益變化,過往在美育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口口相傳,手把手傳授,面對面講解等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再是美育教學的唯一選擇。一是虛擬學習環境的構建,借助人機交互技術,為美育構建虛擬學習環境,通過各種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媒介,運用VR、AR、虛擬仿真等技術手段,一方面為學生美育營造身臨其境的虛擬學習情景,另一方面為學生的美育體驗和實踐創建起實時互動的學習平臺。通過虛擬情景的構建,能夠進一步解決部分中職學校美育硬件設施設備不足的問題,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更直觀的美育情景感受和體驗。二是教學方式的轉變,在美育課堂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信息技術是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翻轉課堂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手段成為了可能,學生在課外能夠通過看視頻、聽播客、閱讀電子書的形式學習,還能夠通過網絡與同學進行討論,查閱需要的材料,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更高,促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探究性學習。三是促成了教學交流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教學課堂,只能是當堂課的師生之間的溝通,因為課堂時間和空間的有限,師生溝通存在著極大的局限性。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這樣的局限,學生們能夠通過互聯網與教師進行無空間和時間障礙的溝通,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網絡上進行提問,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實施個性化的輔導,更重要的是,教師還能夠通過各類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為課堂教學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另外,師生關系也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中,可以通過各類美育平臺選取合適的教師和教學資源,建立起更廣闊的師生關系,研學關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中指出要建立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制度。中小學校美育課程開課率已列入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之中,各地要將其作為對學校評價、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時國家鼓勵各地運用現代化手段對美育質量進行監測。對美育目標達成質量和美育課程實施是中職學校美育工作評價的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評價的美育目標質量指標主要包括審美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等,美育課程包含了藝術美育課程、專業素養課程、人文素養課程等。傳統的問卷、訪談、測試等手段,顯然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美育評價需求,要對美育進行始終的監測和評價,必須得依靠信息技術手段,才能對海量數據進行采集、篩選、分析和評估。
在中職學校的美育工作中,我們一是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美育的課程進行管理,建立符合大數據時代的美育課程體系和資源,對課程和資源實施動態化的管理和監測,對美育課程的開出率進行監控。二是可以對美育課程的對象實施全程全方位測評和監控,以此來測評中職學校美育實施的效果,一方面對學生在中職階段接受的美育進行過程的監控,包括接受美育教育的途徑,內容,時間等;另一方面,對美育的效果進行監控和測評,如學生對美育課程的興趣和參與程度,對美育教師及課程的評價,對以審美素質為核心的美感體驗水平,藝術感知水平,專業技能水平,人文情懷的成長過程等的數據統計和分析,使美育的質量檢測盡可能與學生實際審美活動過程相伴隨,與審美活動成果數據直接相關。三是將實施美育前后學生的各個方面發展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評估美育實施前后學生的綜合素養所發生的變化,美育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