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晶 杜旭陽 王輝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精準扶貧經常在重要場合被提出,和過去粗放式的扶貧相比來說,精準扶貧的對象更為精準,在方式上更為多元化,中國也日益走在脫貧攻堅戰的道路上。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我國也逐漸加強了精準扶貧的力度,扶貧計劃也更加系統化。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后備力量,在扶貧工作中將其與精準扶貧結合,也是當前社會發展業態下扶貧工作的創新。
目前,很多高校也都在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精準扶貧對接,但是總體來看,在大學生扶貧中,定位仍然難以做到精準,一些想法都是僅僅停留在設想階段,導致創新創業項目具有較高的重復性,但是又難以落地。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一方面是由于缺少技術和資金,實施的環境較差;另一方面是項目團隊的實力不夠強大,很多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儲備不充分,對國家的扶貧政策和戰略沒有深入了解,導致整個創業項目不能持續健康運行,最后使得項目也難以執行。
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以獲得成功的關鍵,取決于企業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合作關系。一般情況下,一旦沒有企業進行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受限于自身的視野和資源等因素,很難成功推動創新創業項目,從而對精準扶貧與創新創業產生認識上的偏差,不能做到長久、平穩、持續、健康的開展。追根結底,還是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力度不足,同時缺少與企業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來穩步推進創新創業項目,難以實現創新創業與精準扶貧的有效對接。
經過調研發現,很多貧困學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不能得到家庭的幫助,也缺少創業的資金,而創新創業教育就給貧困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和創業空間。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了解不夠充分。在學校組織的創新創業項目中,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會受到啟發,從而可以鼓起勇氣進行創業。有的大學生雖然家庭貧困,但是具備創業的精神,只是受限于資金,導致不能實現創業理想。
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除了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外,還能給貧困大學生提供專項的資金幫扶,讓大學生的創業想法可以落地,并結出理想的果實,進而實現脫貧。可以說,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精準扶貧的對接,從個人來講是提升了貧困學生的個人發展能力;從國家層面講,還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為國家經濟結構中注入了新的發展力量。
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對接精準扶貧也是實現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路徑。當前,社會各界和高校都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和指導,立足于發展狀況,本文就大學生創新創業對接精準扶貧的結合措施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新的發展時期,高校也要與時俱進,積極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清醒認識到創新創業對接精準扶貧的重要性,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在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做好創新創業教育與精準扶貧工作的對接,為今后貧困學生的發展打下基礎。同時,也要讓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提高對其認識,加大高校宣傳創新創業教育與精準扶貧的宣傳,鼓勵更多的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去,充分發揮貧困大學生的創業價值,并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此外,高校要進一步豐富和創新宣傳的形式,利用多元化的活動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從而讓創新創業教育與精準扶貧工作可以順利落實。與此同時,地方高校也要對貧困生的創新創業支持加大支持,給予政策的傾斜,并且鼓勵大學生依托地方資源開展創業探索,實現精準扶貧支持項目的創新創業。
在扶貧脫貧的過程中,要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將其應用到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當中,加快網絡信息的共享與交流,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精準扶貧對接的宣傳力度。高校在構建精準扶貧信息平臺過程中,要開設服務端口,作為信息的發布者,要及時將一些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和項目在平臺上進行公布。一些具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反饋,將自己信息進行登記,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同時,高校還要經常與企業聯合發布一些相關的就業信息,讓學生對就業中的崗位要求、薪資待遇等有全面的認識,可以方便貧困大學生能夠在信息平臺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和企業,從而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機會,為今后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在過去的扶貧工作中,關于金融問題也只能依靠銀行在線下的支持。但是互聯網時代,涌現出了互聯網金融的這一新興,也就是傳統的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實現了金融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和并存,突破了過去傳統的方式,通過政府補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將更多的資金引到互聯網創業精準扶貧項目中來,就這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渠道,也極大地解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短缺的難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與精準扶貧結合注入了發展的活力,從根源上實現了精準扶貧。
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各個高校也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從多方面來提高學生創業精神。當前很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上有待完善,需要加強對企業人才需求的了解,從而來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制定出與企業人才標準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在對課程內容進行創新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陳舊內容的改革,還要提高內容質量,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適當增加課程的實踐比例,優化理論體系,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此外,高校在精準脫貧的戰略目標下,要重點培養和關注貧困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培訓,邀請專業和企業為貧困大學生講解創業知識和技能,提升貧困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上述內容的論述,可以看出創新創業教育對接精準扶貧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精準扶貧的對接,我們需要從認識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內容優化、構建信息平臺和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重視程度等方面入手,來實現脫貧攻堅的大目標,從而幫助大學生心理和物質上實現進步和成長,也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創新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