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豪,龐化軍,魏代梅,郭愛鑫,郅英沖,趙金寶
(1. 山東理工大學 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2. 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31)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客觀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新時代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交通運輸作為新舊動能轉化的重要領域,其發展的質量和程度對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影響頗深,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研究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在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已有研究中,針對大城市的研究頗多,如余家祥[1]等人提出在交通強國戰略背景下武漢城市圈交通運輸一體化的發展戰略,趙朔[2]經過研究分析對鄭州大都市區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提出相關對策;但對地級市的分析較少。
淄博市是山東省的樞紐城市,地處山東省“四橫五縱”綜合運輸通道濟青通道和濱臨通道的交匯處,是溝通中原地區和山東半島的咽喉要道,不論是從全國還是山東省角度而言,淄博市的地理位置都顯得十分重要。淄博市在山東省綜合運輸通道中的位置見圖1。

圖1 淄博市在山東省“四橫五縱”綜合運輸通道中的位置
近幾年,淄博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交通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在數量及質量上都有較大地提高,有力支撐了淄博市經濟和社會發展。2018年,淄博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1 464.3 km,比2017 年增加79.3 km;公路網密度為192.23 km/(100 km2),整體公路網密度水平在山東省內位于前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06 km,高速公路網密度為3.45 km/(100 km2);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為1 833.6 km,占公路通車總里程的15.99%;國省道通車里程達1 152.5 km[3]。2018年山東省主要城市公路網密度及淄博市公路技術等級結構見圖2、表1。

圖2 2018 年山東省主要城市公路網密度

表1 2018 年淄博市公路技術等級結構(km)
“十三五”時期,淄博市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快速發展,境內“三橫三縱”六條鐵路線路總長度達到385 km。鐵路客運量在近幾年也呈現增長的態勢。隨著濟青高鐵建設完成,鐵路網密度增大,淄博市客運結構將進一步優化。但鐵路在貨物運輸中作用較小,呈現出“點對點,門對門”運輸。2018 年,淄博市公路客運量605 萬人,比上年增長1%,公路客運周轉量達17.4 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2.6%,歷年客運量不同運輸方式分擔率見圖3;貨運量為23 514.9 萬噸,比2017 年增長5.9%,其中鐵路貨運量3 355.9 萬噸,公路貨運量20 159 萬噸[4];運輸結構比為14.27 ∶85.73,歷年不同運輸方式貨運量分擔率見圖4。

圖3 淄博市歷年客運量不同運輸方式分擔率

圖4 淄博市歷年貨運量不同運輸方式分擔率
從國內實際情況考慮,根據科學性、綜合性、普適性的原則,選取與淄博市經濟社會發展、地理區位相似的城市,使選取對象具有可比性。
(1)淄博市承接濟南、青島兩大核心城市且聯系較為密切,故在選取對標城市時應以地處銜接核心城市區域為主,自然地理條件相近。(2)淄博市的人口規模與土地面積均在山東省內處于中等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選取城市也應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
根據對標城市選取依據和原則,將廣東省東莞市和江蘇省無錫市作為淄博市的對標城市,其地理區位見圖5。

圖5 選取城市區位
2.2.1 基礎設施
交通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可以為發展積蓄能量、增添后勁。在與東莞市和無錫市的基礎設施對標分析中,發現淄博市公路通車總里程以11 464.3 km 位列3 市首位,公路網密度以192.23 km/(100 km2)稍落后于214.79 km/(100 km2)的東莞市。同樣,等級公路網密度以185.78 km/(100 km2)也暫列第二,說明淄博市等級道路覆蓋的區域雖然較廣,但與同位城市東莞市相比仍有不足,運輸網絡深度還可以進一步提高。
淄博市的公路里程雖然在3市中處于領先地位,但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網密度與無錫市,尤其是東莞市差距較大,淄博市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網密度僅為30.74 km/(100 km2),而東莞市的等級公路密度達到了179.95 km/(100 km2),約為淄博市的6 倍,說明淄博市的高標準公路里程仍待進一步提高。見圖6。

圖6 等級公路網密度
2.2.2 客貨運量規模
客貨運量規模是評價運輸體系經濟效益的基礎。2018 年,淄博市公路客運量為605 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為17.4 億人公里,在3 市中處于最低水平,而公路貨運量及公路貨運周轉量位居首位,分別為20 159 萬噸和416.6 億噸公里,如圖8 所示。目前淄博市貨運主要以公路為主,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比重較低,而客運結構,將會因為濟青高鐵的開通向鐵路發生傾斜。見圖7。

圖7 公路客貨運量及周轉量對比
通過與無錫市、東莞市進行基礎設施和客貨運量規模方面的橫向對比,發現淄博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具有三個特點。(1)淄博市公路總通車里程處于較高水平,但高等級道路的密度,尤其是高速公路網密度并沒有處于領先地位,與同位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所占公路總里程的比重較少,說明淄博市高等級道路建設尚有欠缺,需要進一步提升高標準公路的比例。(3)淄博市目前貨運主要以公路為主,而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鐵路、水運)比重較低,鐵路專用線利用率低,亟需優化綜合交通運輸結構,將部分貨物運輸轉移到鐵路,均衡運輸方式,以期提高運輸效率,帶動淄博市的經濟發展。
從中長期來看,淄博市基于其重要的區位優勢,構建和完善國家及山東省綜合運輸通道,著力破解交通末端的難題,主動對接“交通強國”、“新舊動能轉換”等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實現公路、鐵路、水運聯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一體、快速通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1)優化供給。優化交通基礎設施供給結構,充分發揮各種交通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發揮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效應和規模效益,提升交通運輸系統的整體性和協同性。(2)綠色發展。充分考慮淄博市資源稟賦條件及環境承載能力,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全過程,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行業建設,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淄博市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支持。(3)智慧安全。通過科技、政策、管理等方面創新,打造與智能載運工具協同、適應指揮運營管理的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推動基礎設施網與運輸網、通信網、傳感網的融合,滿足新一代綜合交通要求。提升安全水平,提高基礎設施網絡的彈性,加強應急能力建設。(4)以人為本。提供多樣化出行選擇,滿足多層次運輸需求,提高服務品質。把便民、利民、惠民作為根本出發點,更加注重公平與普惠,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5) 協調發展。綜合運輸體系的協調性不僅體現在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優勢,還要兼顧跨區域或不同區域之間的互相配合、協調發展[5]。
相比于國內同類城市(如無錫、東莞等),淄博市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發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在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握基本原則、提高目標定位,在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指引下,實現全市綜合交通運輸綜合、立體、綠色、智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