佀國磊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交通管理有基礎建設、法律法規以及宣傳教育三大支柱。基礎建設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法律法規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保證,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為交通管理工作打好思想基礎。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道路交通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也進入了事故多發的階段,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顯而易見。
交通安全宣傳是為了減少道路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傷亡人數而進行的宣傳教育活動,是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核心內容[1]。其本質就是規范道路交通參與者的行為,提高道路交通的容錯率。許多專家學者對此從各種角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楊海波[2]從法律的角度討論交通安全教育權的重要性以及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法》的必要;黃文松[3]提出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來推動社會化交通安全教育機制,豐富和拓展教育內容;馮芳芳[4]提出通過加強交通安全教育以預防減少酒駕的發生;李慶盛[5]討論了當前農村地區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困難并提出建立勸導站以及聘請勸導員落實宣傳實效。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第一輛汽車出現至今,因其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兩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之和[6]。目前我國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居世界第一[7]。2016 年我國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每十萬人死亡率達到了驚人的45.6 人,遠超世界平均的18.2 人。超載、超速、疲勞駕駛、酒駕等引起的交通違法行為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并且這些行為引發的交通事故數還在不斷增加,見圖1、圖2。可以看出,交通事故發生數與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自2015 年開始,交通事故發生次數大體呈上升趨勢;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從2015 年飛速上漲后便基本穩定在63 000 人左右,死亡人數仍較多。因此,當前我國的交通安全形勢依舊嚴峻。

圖1 全國交通事故發生次數變化趨勢

圖2 全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變化趨勢
截止到2019 年3 月,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3.3億輛,駕駛員達到4.1 億人[8]。規模龐大的車輛行駛在道路上必然會使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幅上升,再加上許多未出實習期的駕駛員或外地駕駛員不熟悉路況,或是行駛時出現風雪等惡劣天氣的影響,迫使他們急切地需要提前了解路況信息。因此,利用網絡地圖或各種交管部門運營的客戶端發布路況信息應運而生,可以基本滿足人們對路況資訊的需求。
從上世紀90 年代起,隨著交通事故的增多,交通安全宣傳開始以大街小巷中安全標語的形式出現;2004 年5 月1 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使得交通安全宣傳開始以各種形式普遍起來,不只是安全標語,更多的是電視公益廣告的播放和交警進校園講座。2012 年11 月18 日,國務院將每年12 月2日正式設立為“全國交通安全日”,在積極舉辦各種主題活動的同時也開始更多的在網絡上進行交通安全宣傳。
雖然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為交通安全宣傳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與貢獻,但現實中還存在擅闖紅燈的人與車,存在許多肆意翻越護欄的“野蠻人”。這些隨處可見的交通違法行為說明現有的交通安全宣傳投入與提高交通安全意識不成正比,粗放式的交通安全宣傳廣告、標語等無法有針對性教育人民群眾。例如,在黃金時間播出電視劇的間隙加播交通安全公益廣告,本想吸引更多觀眾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但這種廣告鮮有人看。粗放式的交通安全宣傳雖然能覆蓋大部分人,但卻很難使特定人群精準受教,交通安全宣傳效果也難以體現出來。
基于以上原因的闡述,對不同年齡受眾的時間分配以及興趣愛好進行分析,探究如何能夠真正影響受眾的行為,并將交通安全宣傳與之結合。以北京市居民為例,表1 為北京市不同年齡居民參與休閑活動時間比例[9]。

表1 北京市不同年齡居民參與休閑活動時間比例(%)
可以看出,在不同年齡層中,占休閑活動時間比例最高的是看電視。對于中青年,占比第二高的是上網;對于老年,占比第二高的是游園散步。看電視與上網的時間比例以及看電視與游園散步的時間比例幾乎分別用去青、中年和老年全部休閑時間的3/4,因此看電視、上網、游園散步是最能影響青年、中年、老年的休閑活動。未成年人的生活活動與成年人不同,根據調查,46%的中學生休閑時間喜愛上網,25%的中學生喜愛看電視或電影,28%喜愛讀書,32%喜愛體育運動。
(1)對于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應在加強校園宣傳的基礎上有計劃的向互聯網傾斜。未成年人多以學生為主,大多數學生都會在休閑時間通過網絡緩解自己在學校的各種壓力并且加強與同學朋友之間的聯系。因此,可以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在一些界面的設置中適當添加交通安全的要素,使之潛移默化地影響未成年人,逐漸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識。(2)對于中、青年人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除向網絡游戲傾斜外,還應加強與網絡小說以及電視電影的結合。根據2016 年發布的數據,77%的年輕
人喜歡看網絡小說,尤其是在上下班通勤中。可以考慮在網絡小說界面合理添加交通安全的公益宣傳廣告,特別是在上下班時間提醒行人不要做“低頭族”等。在電視電影方面應選擇受大眾歡迎的影視作品,適當加入交通安全宣傳標語,例如《流浪地球》中出現的“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就是很好的典范,觀眾對于優秀影視作品的臺詞會口口相傳,在規范自身交通行為的同時帶動周圍人群,提高交通安全意識。(3)對于老年人的交通安全宣傳應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線上應以電視節目為主,融入當地的語言特色,以吸引老年人觀看。一些地市現已有相應的節目教育警示觀眾,例如成都電視臺制作的《譚談交通》,主持人是一名警官,其談話語言幽默,當地人評價他將枯燥的交通法規變的生動有趣,清晰可觸。線下應以交通管理人員或轄區派出所民警為主進去交通安全宣傳。由于多數老年人行動不便,可能會抗拒時常接觸到的交通安全宣傳,因此應選派有親和力的人員深入社區或老年人常去的活動場所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在三言兩語中促使老年人認同,從而逐漸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識。
針對不同年齡層的交通安全教育必須與交通違法處罰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也應該包括非現場執法,利用當下覆蓋面極廣的監控設備,配合越來越多的警力下沉,在合理范圍內嚴厲懲處交通違法行為,使交通違法處罰成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落實的根本保證,為此便需要盡快開展相關的立法工作。
我國交通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交通安全宣傳壓力依舊巨大。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更愿意短小精煉的快餐式閱讀,對于需要重復宣傳的交通安全教育不屑一顧,對此應該牢牢把握交通安全宣傳的“四原則”,尤其是“針對性原則”,針對不同受眾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利用有限的資源使宣傳效果最大化,才能逐步提高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有效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另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尚未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是交通管理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無關。交通安全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要與安全監管、交通運輸、農機等相關部門緊密結合,共同管理,形成政府相關部門協同工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