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李德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作為山東地方金融主力軍,山東農商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理念,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通過為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和扶貧產業提供特惠信貸產品等方式,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推動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2016 年至今年6 月末,全省農商銀行累計向17.64 萬貧困戶發放各類精準扶貧貸款8.78 萬筆、50.68 億元;累計發放產業扶貧貸款1.06 萬筆、172.43億元,帶動29.96 萬貧困人口增收,走出了一條金融助力產業扶貧的實踐之路。
發展產業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為此,山東農商銀行充分發揮網絡、資金和專業優勢,創新推出“網格化精準扶貧”“銀企、銀社聯合扶貧”“銀擔、銀保合作扶貧”三大模式,不斷強化建檔立卡貧困戶金融服務支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積極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6 年以來,省聯社先后制定出臺《金融扶貧“十三五”時期工作規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工作方案》等10 余個政策性文件,全面、系統謀劃全省農商銀行金融扶貧工作,印發《關于實施產業帶動扶貧的指導意見》,對實施產業帶動脫貧的任務、目標和工作要求等進一步明確。
除此之外,每年年初印發《金融扶貧工作要點》,明確當年扶貧重點和任務,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指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山東農商銀行及時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扶貧工作的通知》《全省農村商業銀行2020 年金融扶貧工作要點》,確定6 個方面23 項工作措施,要求各農商銀行對存量貧困戶支持力度不減,積極助力脫貧攻堅。
為確保這些金融精準扶貧頂層設計落實到位,山東農商銀行在系統內逐級成立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省聯社、派出機構抓規劃、抓督促,農商銀行抓落實、抓成效,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機制,形成了扶貧強大工作合力。

菏澤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深入扶貧聯系點進行調查
據介紹,山東農商銀行設立100 億元專項資金,為有扶貧資金缺口的單位提供低息資金支持。此外,省聯社分3 批選派9 名優秀共產黨員,赴菏澤成武、濟寧魚臺等地9 個村開展定點幫包扶貧。還組織各農商銀行廣泛與政府職能部門、鎮(街道)政府及貧困村委開展黨建共建,“以共建促黨建,以黨建促扶貧”。
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指示精神,山東農商銀行不斷創新信貸產品,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全省推出“興農貸”“宜居貸”“先鋒模范貸”“人民公仆貸”“富農貸”等系列金融產品,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樣板村。與此同時,指導全省110 家農商銀行與地方政府展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至6 月末,選樹省、市、縣三級金融服務樣板村4306 個,已為樣板村授信28.77 萬戶、370.17 億元,用信11.21 萬戶、231.77 億元。
此外,山東農商銀行先后選派4538 名優秀員工到鄉鎮、村居掛職。積極對接“千名干部下基層”服務隊和628 名省派第四輪第一書記。至今年6 月末,為省鄉村振興服務隊對口服務的250 個村授信6827 戶、8.97億元,用信4938 戶、6.41 億元;對170 家民營企業授信39.2 億元、用信29.4 億元。
為及時對接轄內扶貧辦、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獲取建檔立卡貧困戶清單,各農商銀行劃分走訪網格,安排人員逐戶上門。通過建立貧困戶臺賬,詳細登記貧困戶姓名、年齡、家庭收入、致貧原因、勞動能力等情況,分類制定幫扶措施,確保幫扶到戶、精準到人。按照統一部署,對有自主脫貧意愿的,通過“富民農戶貸”(扶貧小額信貸)“信e 貸”“家庭親情貸”“光伏貸”等產品予以支持,助力貧困戶創業增收。到今年6 月末,全省各農商銀行累計向17.64 萬貧困戶發放各類精準扶貧貸款8.78 萬筆、50.68 億元。
“富民農戶貸”重點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穩定增收脫貧。結合山東省貧困人口“插花式”分布、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等實際,山東農商銀行創新推出了“富民生產貸”,對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每帶動1 名貧困人口,可享受5 萬元優惠利率貸款(利率上浮比例不超過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30%),財政年貼息3%。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省農商銀行積極探索內生式、可持續精準扶貧模式,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游則游、宜商則商”的思路,為不同貧困戶“量體裁衣”,圍繞扶貧企業、貧困戶特點及融資需求,創新特色扶貧信貸產品。
改進評級方法和授信政策,轄內沂南農商銀行于2015 年首創推出的“721”評級授信法(即貧困群眾評級授信指標中,誠信占70%,資產占20%,其他占10%),通過調整業務系統中不符合貧困群眾特點的硬性限制指標,弱化資產指標占比,增加誠信、預期還款能力等指標占比,提高信貸投放針對性,于2016 年被省扶貧辦在全省推廣,并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典型案例。
各市、縣、鄉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稟賦,為此各農商銀行主動對接當地產業規劃,按照“一縣一業、一行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推廣“富民生產貸”“央行資金產業扶貧貸”等信貸產品,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吸收貧困戶就業、開展訂單式合作經營、土地流轉或以資產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截至今年6 月末,全省累計發放產業扶貧貸款1.06 萬筆、172.43 億元,累計安置貧困戶就業15.5 萬人,帶動貧困戶創業增收14.46 萬人。
此外,山東農商銀行還與省農業發展信貸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合作,創新推出“魯擔惠農貸”“政銀保”產品,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共同推動扶貧工作開展,支持能夠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企業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的農林牧漁業生產經營,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提檔升級。截至今年6 月末,全省農商銀行累計發放“魯擔惠農貸”3.74 萬戶、108.9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