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文理學院文學院
對于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設計學科,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是當前迫在眉睫的教學改革任務。通過對當前雙創背景下,藝術設計學科人才培養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構建“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來提高藝術設計學生雙創能力,將課堂所學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隨著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大力發展,市場對藝術設計人才市場需求呈現明顯增長態勢,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面臨這“畢業即失業”的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開展了藝術設計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我國藝術設計雙創人才培養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起步階段,存在一定的問題:
1.師資隊伍不健全。當今雙創背景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師資問題。目前,眾多高等院校的師資一部分停留在理論教學上,一部分停留在科研上,還有一部分在企業或行業兼職。總體來說,教學師資還不能夠滿足雙創教學的開展。一是,缺乏具備豐富經驗的教師作為行業導師進行雙創指導;二是學校缺乏對現有教師進行雙創培訓。雙創背景下,需要實踐能力更強,創新思維更活躍的教師,因此,需要對企業或行業導師以及校內教師進行師資優化組合,為培養藝術設計創新人才提供可靠的師資保障。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但是在雙創教育下,教師要成為不斷學習的“學生”。在雙創領域下,可能涉及到教師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并不擅長,因此需要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學無止境”中去,真正做“雙創”教育的指導者。學校應該積極引進相關行業或企業優秀的導師進行雙創項目指導,另一方面要加強在校教師雙創相關方面的培訓。
2.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藝術設計雙創人才培養,不僅需要良好的硬件設施投入,匹配優秀的師資,同時還需要雙創學生能夠把握市場,洞察市場以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而這些能力不是簡單的體現在藝術設計某一門專業課程中,需要建設相關的人才培養體系,增設相關的專業選修課,從學生入校就開始接觸雙創相關知識。
3.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生雙創的興趣不高也是雙創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缺乏耐心和毅力,對雙創認識不夠,沒有積極主動學習和探索精神是當前學生的一個通病。藝術設計創新是人的才智與知識、技術、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對學生要求也比較高,需要學生不但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對現代藝術設計領域的先進技術、以及傳統文化、歷史知識等多方面的了解和認知,儲備豐富的知識。
在“雙創”背景下,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模式通過校內工作室教學和校外實訓實習基地教學,側重引導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團隊建設,提高學生凝聚力,培養學生團隊寫作能力以及對未來工作崗位的認知和適應能力,因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AI時代的到來,給藝術設計專業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一方面社會需要大量的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人才,另一方面,需要高水平,高專業,高能力,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對畢業后找到工作并不是檢驗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唯一標準,而是通過幫助學生尋找自我創新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注重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為目標,探究多元化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真正的具有雙創能力的人才。
2.建立完善的雙創課程體系。由藝術設計方面的專家,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學生在學校工作室完成了一定的專業課程之后,用一學年在企業實踐,通過企業的真實環境,了解設計的各個環節,企業的技術水平,技術要求。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加強了專業知識的融合,提高了自身專業發展。同時需要制定校外企業學習的相關標準,將企業實踐或者實習真正落到實處。學校需要加大校外學習的管理,一方面定期到實踐企業進行學生學習檢查,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對學生的實踐學習也真正落到實處,避免走過場的形式出現。需要完善校內和校外創新課程體系,明確校內課程具有有哪些,校外企業實習課程有哪些,在現有的課程基礎之上,增加的不僅是雙創課程,更多的是校外的實踐環節。
3.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要有雙創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更好的實現“雙創”,因此,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要滿足學生雙創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利用校內工作室,將具有實戰能力的行業人士和校內教師聯合進行校內學生雙創能力培訓,并作為校內教師的一項考核機制,創造良好的雙創環境。對雙創培訓的教師給予職稱評定,績效工資等方面傾斜,做到真正培訓學生雙創能力。雙創教育是一個開放性的教育,藝術設計專業實戰型強,高校應該積極主動聯系政府,聯合社會企業,引導大學生雙創能力。
4.以展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藝術設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能力。通過不定期籌備藝術設計專業相關展覽,一方面檢驗了教師的設計水平,同時還促進了教師不斷提升自己。在以展促教的過程中,也是教師創新能力水平提升的過程。學生也通過各種不同的藝術設計大賽,既鍛煉自己,從教師指導大賽過程中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設計經驗。學科競賽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通過各類設計競賽激發學生雙創的興趣[1]。
1.開展項目嵌入式教學。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適應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的特色,一些院校引進了“項目式嵌入”教學特色模式項目嵌入式教學,指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具體的項目引導教學,教學在項目的指導下,引導學生依照項目的具體要求,實施特點展開教學,在教學的同時,還產出了一些成果。項目嵌入式教學有以下特色:
一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完成一定的項目,項目的產出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學生更進一步學習,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同學們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與專業技術崗位“零距離”。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雙創能力。
二是打破原有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以市場為先導,以適應市場需求為目的,以成功完成項目為宗旨,一方面加強了教師在主體作用上的積極能動性同時,督促了教師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市場洞察力,對師資優化起到一定積極引導作用;另一方面,使學生通過項目嵌入式教學,掌握了市場需求,學會洞察市場,不再是以往的埋頭苦作,設計作品缺乏適應市場。這一模式突破了原來單一的理論教學,突出了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特色,加強了學生與社會的關系,學生對以后工作方向有了明確的認識,并在具體的項目教學中具備了理論知識之外的實踐能力,為學生順利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校辦學成本,同時減少了企業對員工培養資金的投入。通過企業的項目式嵌入,企業會給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并在技術上給予一定的指導,企業可采用課堂學生完成的設計方案;一方面,企業的注入,給課堂教學注入了雙創新鮮血液,同時給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減少了學校的教學投資,對企業和學校起雙贏作用。
2.實施工作室教學。學生經過實踐平臺訓練之后,進入工作室學習。校內工作室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打破了傳統枯燥的課堂教學,把項目教學和工作室合二為一,通過以項目帶動教學、以工作室為教學平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網絡信息平臺承接項目,獨立完成項目操作,從而提高專業技能。通過工作室,活躍了設計氛圍,打破了原有課堂教學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被動聽的局面。協調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通過基礎平臺實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選擇相應的模塊深入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職業方向的培養。通過老師對外承接的項目,組織學生在工作室完成,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實現教學與崗位工作零距離對接,與此同時,工作室階段的實訓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在學習中去體驗實踐。以蘭州文理學院為例,目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擁有書籍裝幀設計工作室、商品包裝設計工作室、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工作室以及插畫工作室等。任課老承接相應的社會項目,目前利用工作室教學完成了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CG插畫以及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工作室教學,可以充分提升學生創新思維,打破了傳統單一課上課下的教學模式,學生從專業學習到畢業設計充滿了學習的熱情,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設計項目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校企共建特色班教學。在AI時代,藝術設計專業展開十八般武藝,憑借自己的優勢和特色,與企業共建特色項目。這種新型的教學特色,實際上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更符合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學校通過借助企業創建特色班滿足特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根據企業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真正滿足企業的要求。校企共建特色班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學校和企業雙方共贏的局面。
雙創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在政府主導,學校引導,學生配合,社會、企業、學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搭建而成。我國的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雙創教學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國際相比還在初級階段,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需要高等院校根據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發展、學校發展、國家發展,盡快調整專業結構,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真正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藝術設計雙創的教學模式。努力實現中國制作向“中國設計”發展,培養出具有真正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