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涼州區南園學校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性格較為叛逆,他們思維靈活但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影響和誘惑,可塑性很強。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是塑造性格、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保證。下面,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和調查研究,對初中生青春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策略進行探討。
初中生一般為12—15歲,因生理上處于青春期,心理未成熟,性格表現為叛逆。該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內心較為敏感,心思較為細膩,可因一件小事而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因此,此階段的學生家庭應該成為他們溫暖的心靈避風港,為其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并能及時給予疏導、講解,讓其擁有健康向上的心態。
1.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進良好品德的養成。家庭的形成是基于血緣、親情、撫養等關系的社會共同體,每一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基本的義務與責任。家庭是每個人從出生就接觸的第一環境,對于人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科學、和諧、健康、民主等優良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夠助力初中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推動他們健康成長。
2.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家庭是人最早開始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人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家長的教育,對每個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哲學家兼教育家約翰·洛克在其著作《家庭學校》中指出:“家庭教育左右著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1]這詮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內心陽光、抗挫折能力強,具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相反處于家庭教育缺失或畸形環境中的孩子,內心較為敏感、脆弱、多疑等。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
3.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減少青少年犯罪。據調查研究發現,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青少年自我控制力差,抵制誘惑能力差及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夠成熟等,也正是基于此,校園暴力、校園欺凌、聚眾斗毆等事件層出不窮,其造成嚴重惡劣后果的也為數不少。青春期少年犯罪的原因復雜,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個人的發展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外,最重要的還有后天的環境、教育等因素影響。為此,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行為習慣,將具有犯罪傾向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不失為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作用。
1.注重親子關系,善于溝通。就目前我校的狀況來看,獨生子女家庭居多,集全家恩寵于一身的獨生子女,性格上具有自私、蠻橫、霸道,抗打擊能力差等特點。同時,有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對物質生活的條件要求過高,價值觀不正,有時候會出現較為偏激的行為。一些家長因物質條件的提升而形成了攀比、炫耀等心理,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不良引導。學生提出要求,他們想到的就是用錢來解決,只關注金錢而忽視和與學生的溝通。長此以往,學生的金錢觀、道德觀、是非觀等逐漸錯位。所以,家長要重視親子關系,提高溝通質量。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是營造良好家庭心理環境的基礎,也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親子溝通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諧親子關系的主要途徑之一。
想要提高溝通質量,家長掌握一些有效的溝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傾聽學生講話時,微微前傾的身體姿勢、溫暖支持的目光接觸等,都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專注與關注,也更愿意跟家長傾訴;家長應當堅持民主、平等地與孩子討論問題,尊重孩子的意愿,對孩子做到“不評判、不干涉、不偏執”,即不直接評價孩子的對錯,不過度保護和干涉孩子,要陪伴孩子感受生活的樂趣。對孩子要有愛和情感的投入,要一起做有意義的事,要和孩子有“同理心”,這樣,親子溝通的質量才會穩步提升,家庭心理環境和氛圍也會更加融洽、和諧。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學生的生理、心理發生了變化,再加上課業負擔加重,絕大部分的學生會表現出輕微的逆反心理,因為學習內容的突然增多,帶來的是作業的增加。本來學習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雙重心理狀態,作為家長需要去換位思考,多理解孩子,多創造機會讓孩子了解各家的成長勵志類的事跡,也可以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事例讓青春期學生從心底里喜歡學習。例如,青春期學生第一次踏入新的校園時,家長可以陪伴在他們左右,帶著他們熟悉校園環境,參觀一下校園,熟悉一下初中的學習氛圍,建議新步入初中校園的學生去跟師哥師姐們多溝通與交流,使他們獨立在陌生的環境下認識并學會自己交朋友,并交到更多的朋友,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能更好地學習。這樣的教育方式,能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可以美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能盡快適應新的環境。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且能促進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銜接,以便學校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2.家校合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首先,學校和家庭教育達成共識。要讓家長明確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既擔負著生養哺育的義務,又擔負著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的責任[2]。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指導好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方向上的一致,家長配合協調好學校,共同教育好學生,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其次,建立家校溝通教育制度。比如可以建立定期的家長和教師聯系制度,學生家長和學校教師每月至少要面對面交談一次,相互了解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狀況、思想狀況、行為舉止等方面的情況,教師和家長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階段變化,采取相應有效的教育策略。
另外,要創新和豐富家庭教育的聯系模式,鼓勵班主任、任課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近期表現與身心發展狀況,通過請家長、家訪、電話聯系、書信交流、發送短信等方式聯系學生家長,及時和家長溝通,反饋學生出現的問題與不足,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引導活動,確保家庭教育活動的有效性、針對性、及時性與科學性。
3.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培育良好道德。家庭是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們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青春期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自我意識覺醒的關鍵時期。所以,這個時期家長要格外重視,幫助青春期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借助優秀的傳統美德來浸潤和熏陶,來培育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在家庭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家長推薦幾本經典的名家家訓書籍,教育孩子要做到“聽父母言”“勤儉節約”“言必信,行必果”等一些基本的做人準則,把孩子教育成有內涵、有修養的人。要鼓勵孩子多讀國學經典名著,讓他們理解古圣先賢們的語言文化和品德修為,使我國傳統美德和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同時也為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做出貢獻。教師還可以請家長們結合中國古人的故事來實施家庭教育,讓本班的學生來學習古人身上優秀的道德品質,使其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健全人格素養;還可以讓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采用諸子百家的思想來熏陶孩子,讓他們來學習尊老愛幼的道德品質、以禮待人的優秀品格、治國齊家的雄才大略、兼愛非命的處事哲學等等,讓家庭教育具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讓青春期學生借助家庭中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播逐步實現道德品質的建立和個人素養的完善。
4.關注心理健康,定期“溫馨對話”。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在成長道路上會面臨種種困難,心中不免生成諸多困惑,而好多父母因工作忙或其他的原因很少能每天見到子女,雙方之間根本就沒有溝通,更談不上能夠給子女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這種狀況要得到改變。家長要把孩子當成是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看待,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每天確保有一定的時間和孩子談談話,交流一下一天的生活收獲,聆聽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提供建設性意見,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做一個民主而非專制、成熟而且理智的家長。不要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者,要樹立正確和科學的教育觀、全面健康發展的成長觀和全面關懷的健康理念。
總而言之,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受到的一些思想教育會對青春期學生的成長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并且這個影響是難以消除的。所以家庭教育對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是不可忽視的,學校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引導工作,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著想,采取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使學生們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