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縣陳戶中心小學
培養學生擁有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并長期保持,是每個老師的教學目標之一,小學英語老師也不例外,那么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來自哪里?學生們又如何擁有這種能力呢?如果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的興趣不高、沒有養成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僅憑老師的執著與敬業很難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本文試探討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在《英語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分級標準”中提出了六年級結束時學習策略要達到二級的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指出: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表達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應特別強調培養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發展具體的學習策略,把學生培養成為自主的學習者。”[1]
1.能夠主動學習。保持良好、持久的學習興趣表現為在教室里沒有老師的自習課上,在所有課后作業完成的情況下,學生能夠無意識地拿出英語課本進行預習或復習,或瀏覽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對街上偶爾出現的來自英語國家的外國人表現出好奇,有想走到跟前對話的愿望,但限于自己英語水平,卻又不敢;能夠留意大街上的廣告、店鋪門牌中出現的英文,并能對簡單的英文詞匯做出翻譯或猜出漢意等。
2.積極完成英語學習任務。英語家庭作業書寫整潔、美觀,正確率較高,除病假、事假外都能按時完成;在英語交流學習班級群里表現活躍,能夠積極詢問家庭作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等等。
3.在課堂上表現活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游戲,在二人對話、TPR活動、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歌曲歌謠的吟唱、故事角色表演中發揮主角作用,通過示范和引導中等生、后進生,能把各種活動和游戲順利地完成。
4.具有良好的語感和一定的語音素養。在朗讀、背誦、分角色朗讀、表演時,能夠很好地把握句子的重讀、語速和語調;能夠正確拼讀五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音節和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以及一些元音字母組合和輔音字母、輔音字母組合的常見發音。
5.注重單詞的學習。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班級里的絕大多數同學已經有了背單詞的意識,能夠把當天學的新單詞當天背會或再花費一些時間第二天背會。有些學生在超市、小賣部還買了設計精美的單詞本,把學過的單詞抄寫或默寫在單詞本上。
6.慎重對待每次的學業水平檢測。認真答題,不會的先空下,待其他題全部做完后再回過頭來思考空下的題。試卷做完后能自覺地檢查一至兩遍。有時間意識,根據時間的長短調整答卷的速度,確定先做哪道題,再做哪道題。
當六年級的學生達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二級目標之后,這種能力會在學生大腦中穩定、持久地存在,為他們以后繼續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基礎會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為他們的英語職業或與英語相關職業一臂之力[2]。
1.做學生的益友,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生活中的幫助者,思想情感的交流者。教師對所在班級學生要有這樣的意識和覺悟:不僅為師,還要為友。在課后時間,教師可以和中等生、后進生進行一些與英語課無關的談話,可以詢問家庭情況、愛好、去過什么地方;教師也可以告訴同學們自己的愛好,喜歡去什么地方。有的時候,學生在學習時有了厭惡情緒或者和同學鬧別扭,這時候就可以安慰他們,并且提出好的建議和方法,讓不愉快盡快遠離他們。愛心的付出終有回報,時間長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就有了威望。在這樣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相互關系中,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家庭作業,學生會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對待。
2.高效課堂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陣地。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課堂培養能力,課后鞏固知識。”可見課堂教學對學生能力形成的重要性。教學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是教師的核心技能。兒童英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級特點、學生年齡與語言水平的制約,教師不僅要明白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有趣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并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組織、實施,從而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一節英語課的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判斷:教學的層次和順序;教學的方法;課堂互動時學生的參與度和交流的語言。游戲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培養相互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對待競爭與失敗。表演是小學生施展才能、彰顯個性的好機會,更是鍛煉英語語言思維和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把一些教學內容編成小劇本進行表演。美妙動聽的英文歌曲和朗朗上口的英語小歌謠在兒童語言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量聽音、反復跟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鞏固隱含在句中的語法和擴大詞匯量。教師要在常規的詞匯教學、對話教學、閱讀教學和聽力教學中穿插這些有效的教學方式。
3.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成績合理分組,確定名單,在課堂活動時使用。有兩人一組名單,三人一組名單,小組合作名單,全班分成兩大組名單。在對話、朗讀、游戲、表演時學生之間形成一定的合作關系,并起到優生幫助差生的作用。這種關系形成之后一直沿用,直到升級或畢業,或者每隔一學期或一學年根據一些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必要的調整。當老師有事不在教室的時候,班長和課代表組織學生利用一定的形式進行一些復習性的操練。
4.培養和訓練學生家庭作業整潔、獨立完成的習慣。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家庭作業要整潔,書寫要規范,從開學第一次作業開始。通過作業批改、詢問家長和詢問學生來監控個別學生,杜絕抄襲現象,養成全班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兩個習慣的養成花費的時間較長,考驗著老師的耐心。讓五六年級學生家長買一本英漢小詞典放在家里,學生養成做家庭作業遇到陌生單詞時自覺查閱的習慣。讓學生把老師電話號碼寫在他們自己的英語書上,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打電話問老師,尤其是那些膽小不愛說話的學生,老師要囑托這些學生的家長,讓家長鼓勵自己的孩子給老師打電話。
5.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教師要教學生記單詞的方法。常常有這樣的現象:班級里的個別學生記不住單詞,聽寫完每個單元的詞匯后批改的結果是一半甚至一多半錯誤,老師很無奈。在詞匯教學中,初學者只能采用重復的原則和方法記憶單詞。首先,教師采用音形義三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對某個單詞讀音、字母組合和意義有個全面的認識。課堂或課后學生在練習本上抄寫所學新單詞時,要求邊讀邊抄寫。一個單元學完后,老師提前布置一次專門抄寫本單元單詞的課堂或課后作業,邊讀邊抄寫。等到課堂上正式聽寫前,讓同學們邊讀單詞邊在課桌或空中用手指再寫一下。通過這樣的三個時間間隔,這樣的三次重復記憶,絕大多數學生就把要求聽寫的單詞牢牢地記在心里了。在三年級下學期,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單詞抄寫一定要在課堂上進行,就是為了方法的養成。
在四、五年級課本的每個單元都有學習如何利用元音字母(組合)和輔音字母(組合)的發音特點來記憶單詞的內容。如何設計這部分的內容,如何和學生互動,老師要參考這方面的優秀案例。在五、六年級,仍然采用重復的原則和方法記憶單詞,但同學們積累的詞匯量多了,可以告訴學生一些其他的方法來記憶單詞,如加法記憶法:grand+parents(父母)=grandparents(祖父母),new(新的)+s+paper(紙)=newspaper(報紙)。還有詞義聯想記憶法,如學習了單詞watch(觀看),讓同學們聯想另外兩個單詞look(看)和see(看見)。詞形對比記憶法也是常用的記憶方法,如學習了單詞than(比),讓同學們和單詞then(然后;當時)做個對比。
6.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體現英語課程的價值。開設英語課程是國家意志,是為了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和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于小學生而言,如何體現英語課程的價值呢?一般的做法就是定期開展學校或學區級別的英語競賽活動。舞臺展示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老師的指導下,改編、創作和表演源于課本的一些故事、歌曲歌謠,也可進行原文朗讀和背誦比賽,還可以進行單詞聽寫大賽。在活動中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得體地使用語言,達到了語言實踐和應用的目的[3]。可能一次普通的活動,僅僅是學校工作計劃的一個部分,但對一些參加比賽的學生來說,尤其是獲獎的學生,會終身難忘。
農村小學英語競賽活動很少,也很難開展,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有設施的問題,有老師能力的問題,有學校工作計劃中英語學科所占權重的問題等等。發展學生的第二語言思維、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是每個英語老師的責任,教師不能局限于課本,要因地制宜開展一些實踐性活動,創作的質量可以低一些,表演的規格可以小一些,舉行的次數可以少一些。但是活動是不能少的,因為這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