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縣育才中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傳統語文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點和成長的需求,相關教育學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目前教育的狀況提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相關策略,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所謂情感教育,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感、人生價值觀念和學習生活態度,它是初中語文教育的核心因素。我們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而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展。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進而進行引導和糾正[1]。
1.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初中時期正處于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師運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將文章的中心思想傳遞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和主旨,進而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經驗[2]。
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現如今,很多教師仍采用舊有的教學方式教授語文,在課堂中不注重情感和主旨的傳播,這樣就會造成初中語文教學與現在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目標相偏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仍以自己為主導,忽視了學生的感受,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教學質量低下[3]。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就可以解放學生天性,通過師生情感交流,學生就會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積極的情感,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大增。
1.提高教師素質,有效開發教學工具。要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自己就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要意識到教育改革對學生的重要性,努力做到不斷研究,不斷創新,且對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吃透,只有具備一定的領悟能力,才能帶領學生不斷獲取正能量,引導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如,在教授《藤野先生》一文時,教師就必須自己先熟讀文章,深刻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文章所表達的主旨,進而不斷提升教學效率。
2.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若是離開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情感間的交流,任憑水平再高的教師、再高明的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認知的基礎和前提。在過去那種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拿筆不停地記,這樣的課堂學生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聽命于教師的領導[4]。長此下去,就會造成學生思維的僵化,抑制了學生創造性的發展。而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過去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要與學生建立朋友式、親人式的和諧關系。新時期的教師,不但要能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而且要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為此,教師要用真心和愛心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要面帶微笑地與學生交流,多傾聽他們的感受和心聲,對學生取得的進步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使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態度,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和發展。
3.創設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F在的中學語文教材入選的文章都是一些典范例文,這些文學作品帶給了學生美的享受,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為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氛圍,帶領學生走進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去,體會作品的情感表達,如此才能讓學生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汲取其中的養分,更好地實現以文化人[5]。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筆者先介紹了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然后帶領學生一起深情朗讀整個課文,并圍繞文中一些飽含深情的詞語,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探討自己與父親的一些生活日常,可談談平常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和為自己所做的一些感動的事。在學生的熱烈討論中,筆者播放出歌曲《父親》,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們用心去體會、品味著如山的父愛,深刻地理解了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達到了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目的[6]。
4.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源動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進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為此,我們可以積極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比如,在教授《濟南的冬天》一文時,如果僅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話,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就無法感受出來,而利用多媒體就可以讓學生觀看濟南雪前、雪后的美景,為學生設計真實、具體、生動的場景,這樣就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進而讓學生理解本篇文章體現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又如,在教授《再別康橋》一文時,我們可以將音樂與視頻有效結合起來,專業的朗讀和緩緩的音樂配合起來,能有效打動學生的心靈,能讓學生在富有濃厚情感的氛圍中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幫助學生深刻體會詩歌所蘊含的真實情感。當然,雖然多媒體是實現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以免出現由于過度使用多媒體而分散了學生上課注意力的現象[7]。
5.聯系生活實際,強化學生體驗。初中時期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情感的影響對初中生人格和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但據調查發現,現在的初中生感情匱乏,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單調與平淡導致的。而語文學科,如果沒有真實的情感就無法使其形成一種感性思維,也就無法真正學好它[8]。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對所要學習課文的創作背景、人文地理等資料進行調查研究,并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廣闊的天地,用心體悟生活,品味人生,關注社會,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作品之間的距離,使其更好地感悟作品的內在情感。如,在教授《蘇州園林》一文時,教師在課堂上就可先向學生提問:哪些學生去過蘇州園林,并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將蘇州園林的美景做成幻燈片,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蘇州園林的設計和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園林的美和中國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9]。
6.對學生實行多元化評價,促進其快樂成長?,F如今,教師應擯棄過去那種只憑分數評價學生的傳統思想,而是要著眼于學生進步與發展的理念,在對學生評價時,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使其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其不斷進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制訂不同的發展目標,并采取分層評價。有時,教師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都會在學生心底產生陣陣暖流,使其充滿感激,從而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為此,無論在課堂內外,教師都要時常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關注他們的生活、學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為其提供幫助,這樣當學生看到老師為自己付出時,也就會將這種情感轉移到學習中來,從而有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學生的情感也就在這樣的評價中得到了鼓舞和激勵,促使學生不斷進步[10]。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恰當地應用情感教育,既有利于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我們應在新課改理念的引導下,采取多種豐富有效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情感因素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