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第二幼兒園
幼兒園泥塑活動作為大班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動手創造能力,而且還能充分釋放幼兒天性,給幼兒帶來快樂。其開展目的是讓幼兒使用粘泥這種基本材料,通過雕、做、挖、塑,從而塑造不同的藝術造型,進而培養幼兒的設計能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队變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心中都有一顆美的種子”,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要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幼兒發現美、創造美,泥塑活動就是實現這一要求的有效途徑之一。因而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個性和泥塑創作階段、創作目的投放不同種類的輔助材料,以促進幼兒在玩中學、做中學,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泥塑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而常見的藝術形式,它以泥土為原材料,通過手藝人的雙手捏制出簡單圖案,生動地體現人或物的形象[1]。將這種雕塑技藝應用到幼兒教育領域中,是幼兒教育內容的一項新思路和新方法,更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手段,有著重要的意義。
1.泥塑活動能促進幼兒手部的靈活性。在幼兒教學中要鍛煉幼兒的手指和肌肉的能力,需要開展一些能夠鍛煉幼兒手掌和上肢肌肉的活動。在泥塑活動中,幼兒需要不斷地搓、團、壓、捏泥團,從而創造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手腦靈活配合,大臂小臂充分發力,因而可以充分鍛煉幼兒的手臂力量和小手觸覺,不斷增強其手部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泥塑活動是幼兒創造思想和對世界認知的再體現。在泥塑創作過程中,幼兒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多種感官融為一體,在捏泥過程中手、眼、腦、口協調并用,這個過程會加深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并且泥塑活動也是幼兒情感發泄和自由創作的途徑,在泥塑游戲中幼兒會把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通過泥土表現出來。同時,藝術作品還體現了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和自己的創造思想,泥塑活動成為打開幼兒智慧的一把鑰匙。
3.泥塑活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泥塑黏土的質地輕柔、顏色鮮艷,會讓幼兒在第一次接觸時就愛不釋手。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幼兒正處于感知力強、掌握知識技能最快的階段,而泥塑活動作為快速喚起幼兒興趣的一種活動方式,能夠讓幼兒不自覺地進入一種愉快的心理狀態并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收獲快樂和滿足。而且玩泥巴的過程不僅給幼兒帶來了快樂,同時還會讓幼兒自主提升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激發藝術創造力,形成獨特的審美意識。
1.讓泥塑區域成為教學活動的延伸場所。為了完成幼兒階段的發展目標,泥塑活動區域的建構要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用泥塑活動的隱性功能實現教育的顯性目的。泥塑活動不光是要讓幼兒感到快樂,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泥塑活動來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泥塑區域要投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操作材料,要把泥塑活動區域打造成教學的延伸場所。如,在大班幼兒剛接觸泥塑時,要培養其對泥塑的興趣。教師第一步可逐步向幼兒介紹簡單的材料和工具;第二步引導幼兒主動上手,對泥塑材料進行觸摸和擠壓,并幫助他們簡單塑造物體形象;第三步可培養幼兒的手部運動和手眼協調能力,并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接觸過泥塑后,教師可以帶領大班幼兒自行選擇泥塑工具和相應的輔助材料,讓幼兒對泥塑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用創造性手法表現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其目的是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嘗試小組分工協作,培養幼兒的分工合作意識,鼓勵小組完成大型的藝術作品。
2.泥塑的輔助材料應承載不同的教學功能。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泥塑活動的興趣以及培養幼兒的泥塑技能,教師可在泥塑活動區放置許多的輔助材料[2]。而巧用輔助材料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進行泥塑活動探索,并鞏固泥塑的技能與方法。例如,為了培養大班幼兒的動手習慣,教師可以投放一些花瓶泥塑模型或碗泥塑模型,讓幼兒往泥塑模型中放粘泥,并將粘泥按壓在模型中,接著取下泥塑模型。這樣就初步做好了一個泥塑作品,加深了幼兒對泥塑探索的興趣,滿足了幼兒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欲望。為了讓幼兒掌握更復雜的泥塑技能,教師還可引導幼兒利用輔助材料進行泥塑作品的自由組合與創作,如可以將塑料刀、牙簽、小豆子、果殼、羽毛等輔助材料添加到泥塑作品中,這些輔助材料可以讓幼兒在自由探索中獲得經驗,并逐漸提高審美興趣和泥塑技能。
1.分層次、分階段使用輔助材料。泥塑活動中輔助材料的使用要以幼兒的自我探索、自我提升、鞏固技能、迎接挑戰為主。在大班幼兒剛接觸泥塑活動時,可能還存在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這時教師就應該考慮循序漸進地利用一些輔助材料來幫助幼兒快速融入泥塑活動中。一些彩色卡紙、彩色瓶蓋、彩色棒等五顏六色的裝飾品都可以快速吸引幼兒對泥塑作品的裝飾興趣。在有了一定泥塑活動基礎后,為了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捏塑技能,在使用輔助材料進行創作時,可以考慮將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如,為了提高幼兒對民間藝術作品的欣賞,教師可以在泥塑活動中投放一些泥塑實物作品或者圖片,從而增加幼兒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了解,并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幼兒分工協助完成一項大的泥塑作品。
彩色羽毛、彩色扣子等輔助材料也可以激發幼兒對塑造立體造型的審美能力以及創造力、想象力[3]。當泥塑活動完全融入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中,這時他們就可以使用和選擇泥塑輔助工具,教師則可以投放更為豐富的輔助材料。如,可讓幼兒使用塑料刻刀精細地雕刻泥塑樹葉上的葉脈;為人物造型精雕細刻頭發、面部表情;在水果售賣游戲活動中,讓幼兒根據游戲需要雕刻出漂亮的水果圖案等。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輔助材料,呈現出形態各異的立體作品,使幼兒從平面創作轉向立體創作,不斷增強創作技能。
2.多種多樣輔助材料的巧妙利用。在泥塑活動中可以盡量嘗試使用不同的輔助材料,包括小實物類的輔助材料、廢舊類的輔助材料、自然物類的輔助材料、其他物品類輔助材料等等。
(1)小實物類輔助材料的應用。生活中常見的小物品,如紐扣、珍珠、絲帶、毛巾等,這些都是隨處可見的實物輔助材料,它們的應用可使泥塑作品變得更為精致和靈活,如,可將紐扣貼在泥塑作品面部上變成眼睛,將毛線貼在眼睛上變成人物的眉毛等等。這些小實物類的輔助材料可以滿足幼兒的基本創作需求,讓泥塑作品變得更加逼真生動。
(2)廢舊類輔助材料的應用。廢舊類的輔助材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廢棄物品,例如易拉罐、塑料袋、包裝紙、飲料瓶等。如果巧妙利用這些東西,也可以產生非常不錯的裝飾效果,例如包裝袋可以做成泥塑作品的紗裙,包裝紙通過剪切可以變成非常漂亮的衣物等。
(3)自然物類輔助材料的應用。自然物的輔助材料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枝、動物羽毛、小石塊等等,這些東西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能給泥塑作品增加自然的吸引力,如羽毛可以讓小雞、小鳥類的泥塑作品變得活靈活現、千姿百態。
(4)其他物品類輔助材料的應用。其他物品類的輔助材料包括彩紙、KT板、蠟光紙、硬卡紙等等。教師可以讓幼兒用白色和藍色卡紙制作成云朵和藍天,在泥塑作品中充當背景。如,幼兒可以用硬卡紙制作圓球雕花,并為每朵花雕刻葉子,這些五顏六色的背景搭配可以讓泥塑作品整體變得更為豐富多彩。每名幼兒都有自己的想法,泥塑與卡紙的相互結合,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能讓泥塑作品大放異彩。
總而言之,在泥塑活動中多嘗試使用輔助材料,可以讓泥塑作品變得更加真實有趣。教師在活動過后也要對每名幼兒的泥塑作品從藝術價值、技術難度、作品設計三方面進行評價,并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輔助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讓泥塑教學和幼兒的藝術才能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在促進幼兒智力和創作能力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最終通過長期的泥塑活動教育幫助幼兒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