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第九中學
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語言教學,還要傳授相關的中西方文化,以便他們能用英語更好地進行交流,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文化意識。由于語言的學習與文化聯系密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有不同的語言規定,所以在教學中或課外學習中有意識地滲透西方文化,尤其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積極組織和有效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拓寬英語文化學習空間,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與有效學習英語,增強他們的文化意識,有效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1]。為更好地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使他們積累語言文化知識,就要組織各種豐富的課外文化實踐活動,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課前積累和課后延伸,促進課堂外的文化意識教育,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知識面,豐富英語文化學習空間,幫助學生真正體驗各國間的文化差異,增強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2]。下面筆者就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實際條件,組織各種豐富的課外英語實踐活動談談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由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和教學的課時有限,僅靠課堂上的教與學,不能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得到有效培養。因此,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全面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利用課外時間閱讀西方英語材料,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英文報刊、英文文學作品、英文電子讀物等。讓學生通過閱讀,從閱讀材料中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知識,擴展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同時把這些材料放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交流討論,更好地了解西方傳統文化、了解有關西方國家的歷史,同時有效引導學生隨時隨地特別關注西方國家的一些最新的科技文化動態,及時捕捉最新的西方語言文化信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文化意識[3]。例如,在英語實踐活動中可開展以“Grammarschool”為題的英語閱讀活動,先解釋說明“Grammarschool”,不是指“語法學校”,而準確說是指大學預科。然后開展具體活動,讓學生通過語言交流,真切體驗真實地道的英語文化及英漢文化的異同,進一步感受西方英語文化,促進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從上述例子中不難看出,要想學好英語,就要把英語作為一種外國語言或學習文化的工具去細細揣摩與感悟,真實體會英語的魅力,培養學生提高文化意識與能力。
在課外還可以開展各種英語視聽活動,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電視、廣播、網絡等具體有趣的英文故事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水平及實際條件,在課余時間有選擇地隨時收看、收聽各種英文節目,領略異國風情文化,自由自主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與專注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欣賞、領悟地地道道的英語,真實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內涵及學習英語的樂趣,提高文化意識[4]。例如,我們可以選擇校園廣播,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有時間收聽相關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每天播放一些相應文化情景的英語對話8分鐘,或播放一些學生喜愛的英文歌曲,或播放有趣的英語電影錄音片段等,營造學習英語的特定文化氛圍,擴大學生們英語聽力信息的輸入量,促進全體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異域文化,獲得包含許多文化因素的詞匯意義及知識,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文化意識。
在英語課堂學習之后,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開展辦報活動,將自己在課內外閱讀、視聽材料中積累的素材或收集英語國家的相關資料,通過辦手抄報或編制英語小報的形式加以整理,一般可以根據情況和條件分組仿照中文小報式樣進行,每個小組每月辦一張或每周辦一張,挑出優秀作品展示在教室學習園地或學校的展示臺與櫥窗中,活躍校園文化,促進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傳播,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高。
辦報時要以某個國家的具體情況為主題出專刊,努力創設英語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實感受、切身體會英語學習的氣氛,促進其積極主動學習英語,并鞏固英語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與文化意識[5]。例如,可以開展以“英語文化之窗”為主題的手抄報進行展覽,把從書本、網絡等資源中收集的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英語文化內容編寫在手抄報或英語小報上,展示出來供大家學習了解,做到資源共享,提高文化意識。
在英語課堂學習后,要編排一些形式多樣、活潑的節目,改變學習英語的枯燥乏味氛圍,做到寓教于樂。表演的節目一定要符合英語國家的文化特點,注意他們的舉止言行、待人禮儀、人情往來、風俗習慣、服飾習俗等進行表演和交流[6],真切體驗英漢文化的異同,真正感受英語文化,促進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新目標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第一單元中呈現出中文名與英文名的區別;在新目標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第十二單元有介紹日常行為規范與文明禮儀的內容;而在新目標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講解中國傳統的中醫學;在新目標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十單元介紹中國傳統的見面和打招呼禮儀;第十二單元中則介紹中國的見面禮和餐桌禮儀等等。此外,還可根據某幾個單元的相關內容引發共同的話題,積極開展英語表演活動。通過這樣的交際練習,使學生真切體會到文化差異,從而在學習中主動且有意識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在英語寫作中滲透文化意識,通過寫英語日記或周記,引導學生用英語寫下身邊的小事或趣聞,或修改、提煉自己閱讀的西方文化材料進行完整、有效的英語創作,完成后教師要及時修改和指導,并有意識地、積極地導入本國漢語文化,加強他們的英語思維,增強他們的應用寫作能力、水平與文化意識[7]。例如,在平時要求學生堅持用英文寫日記或寫小作文訓練,自由發揮,不限字數、內容與體裁,讓學生及時有效地理解鞏固知識,這樣深入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如學生在舉行運動會或慶祝"英語節"時可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和能力設立合適的英語語境話題,指導學生在活動中認真觀察,細致體驗,嘗試用所學的英文語言知識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以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在英語課后可以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多媒體制作比賽活動,進行英語專題或課題的展覽。讓學生通過網絡等積極收集一些西方英語國家的相關圖片、傳記、明信片和郵票等,進一步深入了解西方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它們做成專題或課題,并配以圖文、動畫等清晰地展示出來,或用英語知識制作網頁、電子小報等,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例如,可以選擇“中西方國家的感恩節和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為主題做成一個專題,可先把這兩者的重點知識進行介紹,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與對比,更深層次地理解兩種文化在節日方面的某些差異與共性。然后把這些內容制成網頁參與競賽,以促使學生更深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促進每個學生都積極學習英語、有效掌握語言,了解中西方文化,促進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提高[8]。
初中英語文化的教學既要抓好課堂,又要延伸到課外。為更好地鍛煉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口語交際能力,利用課外時間開展校園英語角活動。創建并有效開展校園英語角,要每周選一次固定的時間、設定一些相關的主題來開展,可定期邀請外教和學生交流,滲透英語文化意識,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加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意識與自信心;加強中西方文化的進一步學習與區別,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英語實踐中體驗英語國家的文化[9],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表達能力與文化意識。
綜上所述,滲透與培養學生的中西方文化意識的方式與途徑是多樣化的,既要從實際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還要從課余活動中有效滲透,讓學生深入了解與熟悉英美文化及文化習俗,加深理解語言本身與語義內涵,開闊眼界,拓寬視野,運用各種策略,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學習、主動吸收語言和文化,在英語文化環境中有效進行英語交流,提高文化意識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