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教育局 青海 大通 810100)
1.1 自身原因。初中階段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時期。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初期,這個階段初中生的神經中樞活動十分活躍,精力特別旺盛,但許多功能仍尚未成熟。在平日的學習和生活中,好多時間會花在自我檢討上。由于初中生在我得思想中長期存在,導致初中生出現主觀偏執。
1.2 家庭教育的影響在當今的生活中,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圣地。一個良好氛圍的家庭環境對培養身心健全的孩子來說非常關鍵。現在的中學生都是00后,他們大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在家長及長輩的眼中成為掌上明珠,每天捧在手里含在口中,一旦孩子在各種各樣的要求便竭盡全力去滿足。像這樣長年生活在溫室中的孩子,從來沒有獨立完成事情,沒有自己的個人觀點,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事情就會慌張,不知所措,內心就會產生極度焦慮,甚至導致無法正常的學習。
1.2 學校教育缺失。學校是學生長期生活的第二個家。如果學校教育的方法正確并且恰到好處,就可以為社會培養越來越多的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而當前各個學校之間的競爭關系,使學校把升學率成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學校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通常把成績作為區別優秀學生和劣質學生的評判標準。從而使一些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缺乏自信心。
1.4 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網絡的發展,由于現實世界中學生的活動范圍以及接觸到的知識與眼界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會在網絡世界中獲得滿足。但是,因為他們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就會沉溺于網絡世界,這樣就會讓他們脫離現實社會,造成中學生的人格障礙與人格缺陷,使其健康成長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網絡世界會有很多負面的信息,中學生因為自身心理不夠成熟,會對這些新的事物產生好奇,去模仿一些不良行為,如吸煙、喝酒、打架等,這些都是在網絡世界隨處可見的內容。
2.1 學生自身方面。解鈴還需系鈴人,要想有效的解決心理問題,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來進行解決和調節。首先,我們需要正確的審視自己,認清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然后以此為基礎制定出科學的學習計劃,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其次,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勞逸結合。切不可只專注于學習,也不能過于放縱,我們需要把握兩者的中心點,進行有效的勞逸結合。可以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放空自己,緩解我們的學習壓力,并在實踐活動中鍛煉我們的交際能力。例如定期參加植樹活動、公益募捐活動、清掃公園活動、探望敬老院活動等,在緩解我們壓力的同時,使我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最后,我們可以在閑暇之余多讀書,并通過網絡來了解時政信息,在緩解我們學習壓力的同時,開拓我們自身的視野,促使我們自身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2.2 家庭方面。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針對我們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父母進行有效的疏導、開導,有著顯著的效果。在實際開導過程中,父母首先需要多了解一些心理知識,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然后在與我們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放下父母的角色形象,以朋友的身份來與我們溝通交流。以此來幫助父母來了解我們作為孩子、作為學生的真實想法,進而讓父母更好的解決我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另外,父母應多帶領我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方式來激勵我們,鼓勵我們進行有效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并且拉近和父母的距離,進而當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疑問、困難時,可以及時與父母溝通,避免我們心里問題的產生。
2.3 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是學生增長知識與成長的重要場所,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文化,步入學生課堂,融入每門學科的教學中,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非常有益。學校領導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課程安排中,每年級一周應安排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根據學生每段年齡的特點進行設計。在校園廣播中,可以適當宣傳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信息。使學生在生活中了解心理健康,將教學從生活的細節中進行。
2.4 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氣氛。中學生正處于對外界事物產生好奇心的階段,我們應該對中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熏陶,帶領中學生了解社會文化的背景。同時面向初中生開展多姿多彩的教育主題的活動,國家對青少年宮的建設投入資金,將心理健康教育轉移到社會活動中來。另外,國家應加大力度嚴管網吧等娛樂場所,嚴格執行禁止初中生進入。同時,國家加強對各種網站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氣氛,才能更好的促進初中生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中學階段是我們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階段,如若不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和開導對我們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我們需要認識到心理問題的重要性,及時與教師、父母進行溝通交流,結合有效的方法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進而為我們自身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保障,促使我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塑造良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