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怡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 江蘇 常熟 215500)
家庭作業是對課上教學內容的檢驗和評估,科學、合理的作業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反之,過量的、機械化的甚至不合理的“一刀切”的家庭作業不僅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學業壓力,還會影響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特點,家長輔導家庭作業已成一種不可逆的趨勢,但是,由于部分家長缺乏經驗和科學的指導方法,這種不恰當的輔導方式已經影響到了小學生的學業成績甚至家庭和諧。因此,該問題受到了各方關注。
2.1 小學生。小學生的持續注意力較短,導致穩定性和集中性較差。做家庭作業容易分心,情緒不穩定且意志薄弱。而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礎中的基礎,是兒童認知、情感以及行為習慣塑造的黃金時期,是影響其一生的重要關頭。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目前的認知能力與家庭作業過高的要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一致,因此,這一階段,家庭作業過程中需要家長以一個監督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差異提供不同層次和程度的家庭作業輔導幫助。
2.2 家長參與家庭作業。對“家庭作業”的定義有很多。本文將其定義為是課后,由任課教師布置的需要學生在家中完成的,以幫助學生夯實所學知識,改善技能的任何書面的、實踐類和情感體驗類的學習任務。本文將“家長參與家庭作業”界定為為了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家長與兒童及學校老師之間的一系列關于課外學習活動的教育行為互動。
由于缺乏自律,小學生往往需要家長的監督和引導,但是由于教師和家長功利的作業觀和對成績的片面追求,在輔導的實踐中往往容易出現如下誤區:
3.1 角色模糊。家長長期輔導家庭作業容易加劇孩子對其的依賴,使“家庭作業”淪為“家長作業”,這不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會導致對孩子人格及性格培養的失敗;另一方面,家長變成家庭作業的主要完成人,會導致家庭作業的不準確、不客觀,不真實的數據阻礙教師客觀地診斷和評判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存在遺漏不足的地方,導致評價的不真實、家校合作的變質。因此,家長應嚴守陣地、明確職責,保證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使“家長作業”回歸到原來的路徑。
3.2 主次不分。“重智育輕德育”的案例比比皆是。“為分數馬首是瞻”、“將優秀等同于滿分”,“100分才是標桿”的觀念是對現代家長教育理念的最好詮釋。家長們個個誓把孩子培養成學霸才肯罷休,“重眼前,輕長遠”是目前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家庭作業中所反映的普遍問題。家長缺乏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生長。以成績論英雄的現象時有發生。而忽視那些為其今后開展自主學習和終身教育奠基的學習習慣和健全品格等。長此以往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孩子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3.3 方法不當。扭曲的教育理念往往會催生出一批“瘋狂”的家長。這些懷有強烈“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夙愿的家長,在不良教育方式的挾持下,做出了一些完全不利于孩子成長的負面舉動。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聽話,有逆反心理,不愿意與自己溝通,自己無法調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孩子在學習方面產生較大的分歧,卻無能為力。殊不知問題來源于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存在著不恰當的輔導方式。充斥著責罵的家庭作業己經背離了原來的初衷,“怒吼式”的教育方式是無法服務于教育的。“懲罰式”的作業、“高控制型”的親子溝通不僅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還破壞其意志和健全品格的建立。
基于以上誤區,筆者認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應對。
4.1 重家庭教育輕輔導作業。成績并非衡量孩子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勝利也并不總是進步的晴雨表。同樣家庭作業也并不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代名詞。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在良性環境中茁壯成長。家長有責任在輔導家庭作業之余滲透三觀的情感引導,并且在興趣培養、情緒、心態、體魄和修養等方面以身作則。而非一味的追求“陪孩子寫作業”,忽略了孩子的德、體、美、勞等方面的培養,這無疑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教育勢必是有缺憾的,培養的學生也是不夠健全的,無法擔任起建設國家的偉業。家長要明白輔導家庭作業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要有一個民主的溝通方式和和諧的親子關系。而不良的家庭教育不僅對孩子的個體成長有不良影響,也會成為學校教育的阻力。家長可以嘗試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努力促進孩子教育生長。
4.2 重養成教育輕速成教育。對家長來說,輔導家庭作業是一場持久戰。這需要家長有目的、有計劃地制定培養方案,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等的養成,并將其有條不紊的開展。切記被考試牽著鼻子走。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收獲一種命運。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是要培養孩子“做人”、“做事”、“學習”三大方面的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蹦而就的,而是完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益友,是今后開展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基礎。
4.3 重作業質量輕數量。關于家長參與作業對策,學者蒲曉霞提出了“制定合理的作業時間,給孩子提供舒適作業環境,指導孩子正確科學的作業方法,寬嚴有度做好作業監督檢查”的策略。校方、家長不應該給低年級學生施以過多的學業壓力,讓其過早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在作業量的問題上,家校應與學校通力合作,布置作業要有的放矢,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前提,。作業的布置絕不是草率、隨性的行為。教師應結合個體差異,包括興趣和能力;應兼顧作業形式和內容以提高學生完成的興趣和完成質量;應注重學生良好家庭作業習慣的養成及調節能力;按照難度調節作業量;應權衡各科作業量;批改作業時重視過程性評價等。只有讓作業充滿溫情,學生才能在自尊、自信中成長。
4.4 重賞識輕責罰。賞識教育不是簡單的表揚加鼓勵,指的是尊重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力。當孩子表現良好時,家長應該及時、恰當的表揚。當孩子做出不符合規矩的事時,我們家長應該冷靜下來思考孩子犯錯的原因以及如何幫助孩子糾正不恰當的行為,切記一味地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打罵孩子。家長應擺正心態,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金礦,都有自己“開花”的時節。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家庭作業只是檢驗孩子某一階段掌握某類知識的情況。切記以小放大,無謂的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和多元的標準去評判孩子,畢竟分數并非全部,品格、人格的培養同樣重要。
孩子的成才本身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練就,輔導家庭作業更是千頭萬緒,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家校合作。家長應團結學校與教師,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才能實現教育和教學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