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妹英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福建 明溪 3652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二學段的習作設立了這樣的目標:“樂于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蹦敲丛鯓幼寣W生樂于表達呢?必須根據學生年齡、心理、興趣等特點,應用巧妙的方法激活思維,才能使學生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怕寫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沒有材料可寫。龍其是三年級起步學寫的學生更是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為解決這一難題,可采用以下方法:
1.1 結合家中生活點滴,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家是孩子最熟悉、最溫馨的港灣。可寫家中的親人:爸、媽、叔、伯、爺、奶等;可寫家中的裝飾、布置:如自己臥室、自己床鋪、客廳擺設、陽臺上盆花等等;還可寫家里發生的任何一件小事:如過生日接待客人、學做家務、種花養魚、爸媽爭吵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家中最熟悉的寫作材料,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身邊小事,觀察生活點滴,思考自己怎么做、想到些什么,然后把觀察結果說出來,最后整理成文。
1.2 結合校園內一切生活,寫自己熟悉的材料。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括的樂園,在這個樂園里有許多同學們熟悉的寫作材料??蓪懽约盒@或校園一處、一角的景物;可寫自己教室或教室內某一內容:學習園地、圖書角、評比欄等等的布置;可寫走廊上某一盆花;可寫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最熟悉的同學;可寫校園或班級發生的某一件事、看到的某一現象;可寫課間同學們的各種活動或自己參加的某活動;還可寫學校開展的各種有意義的競賽活動。這些都是學生眼前最直觀、最真實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是學生身邊隨處可見的小事、隨時可寫的材料。關鍵要老師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多嘗試,不放過身邊每一點滴,把自己在校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東西寫下來就是一篇作文。
1.3 走進大自然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是博大的,里面的寫作素材是豐富的。周末或節假日由家長領著孩子郊游、野炊、旅游;農村孩子跟隨父母參加各種田間勞動等等。這些是學生在大自然中才能接觸到的習作材料,教師要教給觀察方法:用眼看、用耳聽、用手摸、用鼻聞、用心想;同時教給學生觀察順序:遠——近、上——下、左——右、內——外、整體——部分。引導學生對眼前的花鳥蟲草、陰晴雨雪等細致進行觀察整理成文,上學、放學路上所見所聞,觀察大自然后的所想所說及時記錄,養成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
2.1 班內范讀進行鼓勵。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作文,善于捕捉有利的教學信息,努力發現閃光點,如:一個好詞、一個好句、一個精彩的段落、一個恰切的題目、一個漂亮的開頭、一個出色的結尾、一個新穎的選材、一個獨特的構思、一個深刻的立意等等。每次作文從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在班上范讀,找出其亮點給予大力鼓勵,使其產生成就感,進而激發寫作興趣。
2.2 樹立榜樣進行鼓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有意識地樹立榜樣,激發其他同學向榜樣學習。對班級里優秀習作大力宣傳:或辦班級作文小報、或辦校園文化墻、或在學習園地內張貼等,甚至鼓勵寫作出色的學生向報紙雜志社投稿。讓其他同學覺得他們很光榮,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寫出令人羨慕的文章,進一步激發寫作興趣。
2.3 利用評語進行鼓勵。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改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批改過程教師為學生習作寫評語是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因此,必須堅持鼓勵性原則,以激勵性的語言打動學生。如在作文批語中采用贊揚式、鼓勵式、啟發式,使學生讀后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習作的欣賞、肯定和期望,同時又認識到白己的缺點與不足,在老師評語的引導下積極認錯、糾錯、改錯,使學生感受到作文并不可怕,從而產生對作文的莫大興趣。
3.1 室內環境誼染,激發習作興趣。充分利用環境育人的功能,班級環境的設置要特別注意對學生文學的感染與陶,教室內可創設文化墻、圖書角、黑板報、學習樂園等,做到優美的句子、精彩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常用的詩詞、名言、諺語、歇后語等在教室里隨處可見,學生時刻耳目染,寫作興趣定會培養起來。
3.2 掀起讀書高潮,激發習作興趣?!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離開“生活”這潭“活水”根本無從說起。三年級的小學生,生活范圍窄,生活閱歷淺,主要靠大量閱讀獲得信息,豐富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讀書活動。課內讀背課文中優美詞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著名古詩詞、諺語、歇后語等。課外大量閱讀優秀的文章,讀、背、摘抄優美語句、精彩描寫等,積累語言,豐富自已的資料庫,還要定期安排學生展示、交流讀書成果的時間,搭建資源共享的平臺,開展讀書比賽活動:如比比誰閱讀量多,誰閱讀收獲大。同時要教會學生在寫作時,如何將自己在課內外閱讀的知識有機地、巧妙地用于習作中,掀起讀書高潮,學生的習作興趣會大增,寫作水平會提高。
總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關鍵是教師用心“尋找”策略,不斷總結,有了教師的用心引導,學生習作水平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