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桂林 541000)
隨著2017年小籃球聯賽在全國25個地區的正式啟動,和與之一起發布的《小籃球規則》,意味著我國開啟了針對6~12歲的少年兒童的小籃球計劃。《小籃球規則》的制定和聯賽的開啟豐富了青少年的業余生活,加快了小籃球項目的普及進程,降低了青少年參與籃球賽事的門檻,有效地提高了我國籃球優秀運動員的后備力量。但是,現如今我國的小籃球項目還處于探索的起步階段,只有充分了解少年兒童在訓練中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因素,才能設計出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和方法。基于此,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進行歸納與分析,為我國小籃球訓練計劃提供支持。
運動技能是指運動員通過不斷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自動化、完善的動作方式。具有以下4個特征:目標指向性,即運動技能都有各自的指向性;操作具有隨意性,不能把反射性動作視為運動技能;需要身體、頭或肢體的運動來實現任務目標;再學習性。
籃球運動不僅是一項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熱門運動,同時也受到了少年兒童的熱烈追捧與歡迎, 然而由于中國籃球的發展初期是以青年及成年人為主力軍,所以社區的籃球場都是以成年人標準建設的,場地、籃球的規格、籃框的高度、比賽規則的制定等都極大地限制了少年兒童的籃球運動參與體驗,使籃球愛好者和運動員無法順利在青少年兒童時期形成籃球運動興趣與初步掌握籃球基本運動技能。為了有效地促進青少年兒童籃球運動的發展, 國際籃聯通過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推出了“小籃球運動”。之所以被稱之為“小籃球運動”是因為它具有籃球小、籃筐低、場地小的特點,同時具有適宜少年兒童的獨特的比賽規則,是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 在成人籃球的比賽規則基礎上開發的一項體育活動。總而言之,“小籃球”就是為了適應年齡段在12歲及12歲以下的男孩和女孩所開展的實用型籃球項目。
身體素質包括有速度、耐力、柔性、力量和協調性等, 每一種身體素質的敏感期在時間上有著不完全一致的情況。比如說少年兒童身體發展時期中其柔韌性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發育的相對較早,而他們的耐力和力量等身體素質發育的時間相對較晚,具有非常明顯的階段性發育特點。這一特點使得身體素質的培養需要進行有計劃的階段性訓練,錯過了身體階段性的發展時期,以后再想進行身體素質的培養將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訓練要注重階段性。同時少年兒童自身的發育周期也存在著獨特的個體差異性, 有的發育較早, 有的發育較晚,男生和女生也存在差別,不同人的身體素質也會存在差別, 比如說有的青少年運動員爆發力較好, 但是耐力較差;有的青少年運動員移動速度快, 但是力量相對不足。
籃球訓練通常采用的是大負荷的訓練方法,主要通過數量、力量、密度、質量和難度來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能力。但在青少年的培養中需要謹慎使用,其主要問題為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的耐受能力較差,在進行高負荷訓練時極易受傷,常見的受傷就是腳踝拉傷, 嚴重時甚至會發生骨折情況;其次就是膝關節損傷, 這也是青少年最容易出現的運動損傷,其主要原因為在訓練過程中需要不停起跳, 在起跳至落地的這一過程中,青少年經常出現因為鞋或者著地等原因發生身體傾斜, 失去重心,造成運動損傷。
運動技能中的指向性特征在籃球運動中表現的極為明顯。相對于其他的體育項目如短跑、鉛球等,籃球運動中幾十種運動技能就顯得十分龐大,數量越多導致其指向性越明顯。而運動技能獨特的指向性使得每一個運動技能都相對獨立相通性較低,例如初學者在精通了跨下運球之后,再進行背轉身的學習,還是不能馬上掌握與熟練運用,說明在籃球技能的學習中,每一個技能都需要進行獨立練習。對于青少年來說,在眾多的籃球技能中難度較高的比重過大,在傳統籃球中很難掌握,而小籃球的小球、小場地、小框架完美地適應運動技能的指向性,使青少年能夠更好地進行籃球技能的練習及最終掌握,提高了運動員的運動能力。
因為青少年通常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具有隨意性,比如不愿和不喜歡的伙伴一起或不愿參加人數較多的比賽等。所以在青少年的籃球參與中,受小孩子天性的影響很難順利組織一場五對五的常規比賽。小籃球可以彌補籃球的這一缺陷,對隨意性進行了一個有效的融合,使青少年能夠輕松參與其中。
運動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復的練習,而由于籃球運動中的技能數量過多,難度過大,使得在籃球技能的練習過程中會選擇性地對一部分籃球技能進行舍棄。當遺忘動作技能以后想要再次進行學習就十分困難了。小籃球的運動技能訓練因其對青少年自身負荷量較低,使得青少年在小籃球學習中對運動技能的再學習性有明顯的提高。
由于傳統的籃球比賽規則復雜,使得傳統籃球對于青少年兒童來說門檻太高,難以參與進去,只有少數先天身體素質較好兒童才擁有較好的運動體驗。面對這一現狀,小籃球在規則的設定上進行了調整。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是人數上的規則變動。成人的籃球賽事中只有五對五的比賽制度,而在小籃球比賽中則對人數調整為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四對四。由于比賽場上人數的降低,使得對抗的激烈程度減弱,每一位運動員籃球技能的施展空間擴大,可以充分地感受籃球技能在實戰中的運用。
在青少年階段,身體發育還不夠成熟,使用傳統球場和成人籃球就顯得不倫不類。通常在傳統籃球場地進行比賽,這一階段的身體也只能勉強支撐運動員進行單一而簡單的技術動作,甚至無法高質量的完成,例如快攻中的傳球等。但在小籃球中場地的縮小,把全場的進攻距離縮短,三分線及罰球線更加接近籃筐,使得小運動員身體負荷量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全場的快攻三步上籃和遠投得分成為簡單的技術動作。而籃球尺寸的縮小,則降低了籃球的硬度、重量及球反彈運動的慣性力量,間接地降低了運球難度,提高了運動員的控球能力,同時也降低了胯下、背轉、變向等進階技能的難度。
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由于進階技能的培養對于青少年階段的運動員來說要求相對過高,通常會選擇放棄戰術的培養和教學,選擇以培養學生的籃球興趣及籃球基本功為主,簡單的籃球技能為輔的教學模式。然而,由于小籃球創造性的改革與重塑新的籃球定義,球場上人數的降低和場地的縮小,運動員的空間及視野得以充分擴大,簡單的技戰術就是有效的得分手段。同時,青少年階段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養成優秀的戰術意識能夠提高運動員的未來成績。
小籃球是劃時代的改革,科學有效地解決了青少年階段難以參與籃球學習的這一尷尬問題。但小籃球終究只是傳統籃球對U6~U12運動員的讓步,最終小運動員還是要步入傳統籃球的規則之中。而6年的小籃球學習生涯,其小籃球為青少年設計的規則和場地特性,使其在青少年階段極易對運動技能、場地及規則形成深度肌肉記憶和條件反射,對之后的進階產生強大的阻力。因此,在訓練計劃的設計中,需要加入預習式的負荷訓練及雙規則。建議1周2次,可以搭配小強度的爆發力訓練同時進行,如此一來可有效地預防未來運動員進階時因極度不適應而產生負面因素,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現階段對籃球的理解。
小籃球的前景十分美好,將會在青少年籃球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針對小籃球的特點及青少年兒童運動員的特殊性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是培養優秀小運動員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體育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