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珊
(廣東省淡水第八小學 廣東 惠州 516000)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以及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是引導學生正確辨別是非善惡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樹立真、善、美以及高尚道德意識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小學生個性化特點,在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開展德育教育,從而使小學生綜合水平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
1.1 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落后。很多小學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防范,認為德育教育無非就是告訴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學生是否了解德育教師內涵沒有足夠的重視。此外,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比較落后,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講解課本知識,往往都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雖然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記住德育知識,但是對德育的含義不能夠深入的了解,同時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
1.2 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由于受到考試制度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都以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為教學目標,因此題海戰術成為了日常教學的主要方式。導致很多德育課程變成了文化課程,甚至一些學校在課程安排上根本就沒有安排德育教育,將更多的時間都給了文化課程,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德育教育的開展,影響了小學生道德水平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1 以先進的思想開展教學工作?,F代教育注重多元化以及多層次教育,這樣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國家的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現代化人才,同時還需要有高尚職業素養的現代化人才。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開展德育教育來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這個時期正是其思想道德觀念樹立的基礎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老師要抓住這一優勢,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在促進學生興趣愛好發展的過程中開展德育教育,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內涵,樹立起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
2.2 倡導個性化教育。在開展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所處以及成長環境的不同,所以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德育教育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制定德育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類型、不同特點進行目標設定。在內容上要注重強調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教育等等,主義引導學生將社會和公民、民主和幾率、集體與個人等理由進行結合,方式教學過程中出現偏廢一方的現象,并且注重傳統道德教育和新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教學方法上要把學生作為一名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尊重每一位學生,避免灌輸式以及訓斥式等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暗示教育,注重引導學生和電話學生,創造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環境中去發現道德價值。要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并且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從而實現個性化發展。
2.3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這個時期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雖然它和遺傳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由于成長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性格有著很大的變化。然而,學生良好性格的養成是成長的基礎,同時也是成功的保證。因此,小學老師要抓住這一時期,加強德育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事實上,一個內向的學生往往不如一個頑皮淘氣的學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注意。但是,內向的性格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嚴重的影響,老師往往對這類學生不能深入的了解,再加上這類學生心理活動比較復雜,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對這類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老師要加強對這類學生的疏導,放低自己的姿態,拉近和學生的關系,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
總而言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德育教育都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學老師要抓住這一時期進行德育教育,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積極、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