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買紅
(湖南省新化縣上渡街道辦事處川石學校 湖南 新化 417600)
單親家庭和留守家庭不僅僅是在農村出現的特殊家庭形式,很多城市家庭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留守家庭這種特殊家庭形式在農村中比較常見,這類家庭的特點是父母與孩子長時間分離,父母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社會及家庭的影響,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健康的心理。在特殊家庭學生中,有一種學生更為特殊,這就是網癮學生。網癮學生是沉迷于網絡世界而導致學習、生活等各方面能力下降的一種學生類型,本文將會特別關注這類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方法。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特殊家庭的學生格外關注,引導這些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長。
1.1 校園及社會歧視。社會與校園并不能一直以一種平等的眼光看待特殊家庭學生。首先,講社會對特殊家庭學生的影響。這個社會中仍舊存在著一部分人,用偏激的眼光去刺激特殊家庭的學生[1]。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就需要學生有強大的心理支撐,要有良好的化解挫折的能力。另外,也需要社會逐漸提高國民素質,為特殊家庭的學生創造一個積極陽光的生活環境。緊接著,就是講校園對特殊家庭學生的影響。如果學校的教育只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不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就會為校園歧視提供發展場所。無論是高中、初中還是小學,大多數學生在校園中并沒有建立正確的三觀,在對很多錯誤觀點的認知都是聽之任之,甚至是隨波逐流。歧視并不是一個小問題,歧視有時候會帶來行動上的傷害。特殊家庭的學生有時候會受到來自普通家庭學生的歧視,有時候也會受到同為特殊家庭學生的歧視。校園和社會的歧視都有可能會發生在特殊家庭學生的身上,而且不能確定這兩種歧視哪一種會先來臨,或者是這兩者同時來臨。
1.2 學生自身的性格缺陷。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危機的出現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刺激導致學生心理危機的出現。這種原因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社會及校園歧視,但所有的外部因素并不能全部包括在社會及校園歧視這一類別中。另一方面就是內部因素造成的學生心理危機的出現,學生自身不具備良好的抗壓能力,無法化解來源于各方的心理傷害[2]。人的心理危機的出現意味著這個人的心理防線已經徹底奔潰了,如果將外部因素當做是引發心理問題的匕首,人的心理建設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態是緩解疼痛的良藥,那么這兩者就會呈現一種相互對抗的關系。所以,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危機的出現不能只歸結到學生自己的心態不成熟上。接下來,我將詳細地講述一下特殊家庭網癮少年心理危機出現的自身性格缺陷。特殊家庭網癮少年有一個特點就是過渡沉迷網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智能設備不斷出現。特殊家庭學生沉迷網絡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現實世界里所有的不滿情緒可以在網絡世界得到釋放,學生在釋放壓力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適度原則,直接導致了網絡成癮現象的發生[3]。
2.1 關注學生的內心訴求。教師在面對村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危機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內心訴求。教師在進行學生心理危機的疏導時,需要把握“對癥下藥”的原則,弄清楚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才能選擇出適當的疏導方法。以具體的實例來講,對于特殊家庭網癮學生來說,教師在進行學生的心理疏導時,需要通過跟學生談心的方式或者是采取其他更有效的交流方式與學生溝通,弄明白學生沉迷網絡的真實原因[4]。有的學生沉迷網絡是因為自己對網絡游戲的喜愛,有的學生是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只有借助網絡游戲來填充自己的生活,還有的學生是因為身邊沒有朋友,只能在虛擬世界找尋存在感等。不同的學生成為“網癮少年”的原因是不同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
2.2 懂得“對癥下藥”。在上文中講到,教師在干預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危機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訴求,搞清楚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在弄明白原因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教師在面對特殊家庭網癮學生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溝通方法。以上文中的具體情況為例加以說明,對于單純喜歡網絡游戲而沉迷的學生,教師需要多方面舉例,引導學生意識到沉迷網絡對日常生活與未來生活的不良影響,讓學生從心里認識到沉迷網絡這種行為的錯誤性。對于身邊沒有朋友且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需要鼓勵他們改變自己,引導他們勇敢的去做自己[5]。對于缺失家庭溫暖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通過與學生父母的聯系、溝通,從而改變學生的生活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特別是對特殊家庭網癮學生這種特殊情況下成長的孩子。
2.3 家庭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不僅需要社會、學校的參與,還需要學生家庭的參與。家庭教育是學生人格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格。但是對于特殊家庭來說,家庭教育本來就是不完整的。拿特殊家庭網癮學生來說,學生會沾染網癮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學生自己對網絡游戲的依賴,這是導致學生沾染網癮的最直接的原因。第二,學生家庭的監管不利,學校只負責學生在校園內的行為,對學生課后活動的干預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家庭就需要擔負起對學生課后行為的監管責任。每個家庭都關注學生的未來,都覺得只要把學生送進校園里,學生的成長就萬事無憂了。許多家庭都認為一個人的成長是單一的,只要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的環境,學生就能健康成長了。但是,學生的家庭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一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需要各個環節多方發力,才能保證一個健康人格的養成。
特殊家庭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存在,社會需要對這些學生更加包容,教育系統與教育體系也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與人格教育。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危機出現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從外部因素來看,校園與社會的歧視與不包容是一方面,從內部因素看,學生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教師在干預特殊學生心理危機時,需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在進行干預之前,先弄清楚學生心理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尊重學生的內心訴求,再結合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選擇合適的疏導方法和有效的溝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