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斌
(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第五中學 湖北 襄陽 441200)
1.1 教師專業素養不高,在初中道德和法制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自身專業素養不高,缺乏先進的教學經驗,對教材理解和運用的不深入,不能對學生的疑惑進行有效指導,導致學生難以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1.2 教學方式急待改善,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占據主導地位,一味的重復課本上的知識點,與學生基本是零互動,使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致使學習興趣逐漸下降,學習效率大大降低,遠遠無法滿足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
1.3 教學評價相對滯后,新時期的教學評價要多關注學生、教師和教材發展的需求,突出教學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激勵性和控制性特點,激發各個主體的內在發展動力,獲得不斷的進步,實現自身的價值,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務。
2.1 借助網絡資源,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素養。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了明顯的優勢,以其聲音、圖片、文字和音頻相結合的形式,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范圍,拓寬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彌補了傳統教學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汲取更多知識與素養的養料。在學習《敬畏生命》一課時,讓學生自主從網上搜索地震中發生的感人事跡,然后在教學時先播放《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視頻,讓學生看到災難的無情和嚴重傷亡,然后組織學生們進行分享,同學們講述了關于“敬禮娃郎錚、小英雄陳浩、少年英雄雷楚年”等感人的故事,在視覺和聽覺的洗禮中,同學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間的大愛,深刻理解了熱愛生活,尊重生命的內涵,從而喚起學生對生命的敬重,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有效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
2.2 結合生活事例,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素養。人文精神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地經歷生活、體會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由于部分學生出現道德方面的缺失,而產生驕傲蠻橫、辱罵他人、謊話連篇、亂扔垃圾等道德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事例,積極引導學生反思,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和價值取向。事例——小軍是班上唯一一個留守兒童,家境比較貧寒,但是他一直自立自強,學習成績優異,多次受到班主任的表揚,然后班里一些同學看不慣他,經常嘲笑他,謾罵他,孤立他,致使小軍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了。他們的做法正確嗎?你覺得雙方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同學說:這些同學的做法太偏激,不懂得虛心請教,絕對的嫉妒心理,給小軍帶來了嚴重的精神打擊;而小軍也不應該逆來順受,可以向班長和老師進行傾訴,尋找解決辦法,緩解心理壓力。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升華教學重點,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文觀念,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2.3 融入時事話題,培養學生責任擔當素養。學生的責任擔當素養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責任擔當素養的過程中,可以融入時事話題,利用話題的時效性、廣泛性、影響性,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自覺樹立法律規范意識與思想道德觀念。例如,在講解“積極奉獻社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小組,分析和討論“反腐倡廉和掃黑除惡對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偉大意義”,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們積極發言、思維活躍,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夢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要承擔起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要懷揣遠大理想,為國家更加富強而努力奮斗,實現中華民族之崛起!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積極熏陶,同時增強對社會的關注度,樹立正確的、健康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形成客觀完善的價值體系,提高學生的責任擔當素養。
新時期的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樹立全面、綜合發展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核心,既要關注學生的法治知識基礎,又要重視學生的法治意識發展,還要落實學生的法治行為參與,實現學生的基礎知識、自我認知、實踐運用等多角度發展,不斷完善學生的法治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法治水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