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莉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團黃小學 廣西 南寧 530207)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是為了適應當前教育改革,有效提問可以幫助老師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加強老師與學生的溝通增進了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創新教學方式有效開展課堂提問,增加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以此為基礎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老師上課傳授知識不針對個別學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問題設置具有全體性,其次課堂提問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知識進而鍛煉學生思維,不是給學生設置難題,為難學生。所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課堂提問以基礎知識為基礎,給學生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學會知識,培養學生能力。
2.1 提問方式過于單一。農村小學語文老師教學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可能教學中不能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所以老師在課堂提問時采用的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提問環節還是傳統上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在講驚弓之鳥這篇寓言時,老師可能首先提出問題問學生“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長期以往講授其他寓言故事,比如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利用成語問題提問,提問問題沒有新意,學生參與興致不高。在講追風箏的人時,老師問學生本篇文章結構如何劃分,回答此類問題需要學生提前預習課文,語文課堂沒有趣味性,學生不愿主動學習知識自然不會提前預習課文,問題設定形同虛設。
2.2 提問內容過于枯燥。老師課堂提問會根據課堂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設置問題,很多內容都是難點和重點。老師為了讓學生學會知識,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課堂的重點以提問的形式展開,希望在和學生互動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講朱鹮這篇文章時,老師讓學生找到描寫朱鹮的句子,學生朗讀相關部分回答問題,既然老師對相關細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讓學生模仿句子形式自己造句。在整篇課文講解中提問,貫穿整個課堂,但是提問的內容過于枯燥,不能讓學生實現創新,對文章缺乏個人見解。而且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提前預習才能回答得,學生本就缺乏學習動力,回答問題力不從心,課堂效率低。
3.1 提問方式多元化。農村小學語文老師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提問,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就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圖片播放或者視頻放映,讓學生在課堂上視覺和聽覺獲得滿足,增加他們對課堂的熱情,以此為基礎提出問題學生會積極參思考,進而可以實現課堂高效。農村小學語文老師要關注學生主體,讓學生對學生進行提問,平常學生交流比較多,所以他們愿意參與這種互動。學生對彼此之間的學習狀況比較了解,作為同齡人他們知道彼此的樂趣所在,所以生生提問這種方式具有可行性。農訓小學語文老師在語文課堂中注重在整體上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民主平等,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老師提問題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注重學生思維培養。
3.2 提問內容科學化。課堂提問的內容不能過于簡單,會讓問題流于形式對學生發展沒有作用,問題設定也不能太困難,學生回答不出來,容易喪失自信心,增加他們對課堂問題的反感。農村語文老師課堂提問時,首先立足實踐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不能難易程度的知識點,問題提問采用不同形式,提問時比較難的可以利用生活實踐帶入,讓學生立足生活思考,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老師及時補充相關知識,輔助學生解答。小學農村語文老師要不斷提升個人專業知識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讓課堂提問的內容更加科學化,利用課堂提問的形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發展。
由以上論述可知,當前農村小學韻文老師課堂提問老師問學生答,老師設定的問題大多是教學大綱要求的重點難點,老師課堂提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適應現代教育改革,老師要立足學生學習的現狀,根據學科特點,積極創新課堂提問的方式,創設問題立足生活實踐,讓學生從生活出發進行思考,學會知識的同時解決生活實踐問題,讓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