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良
(廣東省廉江市營仔鎮北堤小學 廣東 廉江 524400)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作為母語,小學的語文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而言,由于其學習較大,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行閱讀、記憶、理解,因此這就使得很多小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最終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所以,語文老師應針對小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改善課堂教學策略,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水平的提升。
要想促使學生有效的理解書本中的知識內容,教師是關鍵。語文老師要想高效的開展課堂教學,必須要重視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做好上課前的教學方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要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詳細認真的分析理解,要深入剖析教材的結構組成,并且需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內容,要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以便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知,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重要的前提保障。
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他們的年紀普遍偏小,且心智不夠成熟,因此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容易分神。因此,老師在進行語文課堂知識教學時,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每個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且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來開展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欲望,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有著巨大的幫助。
例如,對于《難忘的一天》這篇文章,在開展課堂教學前,老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你們最難忘的一天是哪天?這一天發生了什么事情讓你難忘?”并且還讓學生分析一下讓自己難忘的原因,此時,就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小學生們就會靜下心來,思考提出的問題。之后,可以讓學生來講述自己最難忘的一天,當學生講述完自己的經歷后再開展課堂教學,此時,學生再次看到這個題目,就會有著極其濃厚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得他們更加主動的進行課本知識的學習,這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小學生是很敏感的一個群體,因為他們的內心尚未發育成熟,對待世界充滿好奇與求知欲,伴隨他們的除了家人,其次就是老師和同學。在和老師同學的相處過程,最多的時間是在課堂,而課堂上的提問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其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其中,提問的難易程度就是特別不好把握的點。比如提問設置如果太難,那么學生回答不出來就是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問題太簡單,又會使他們今后對待問題產生松懈與輕視。例如在進行課文《少年閏土》教學時,老師如果提問作者為了反映什么樣的社會現狀,這顯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太難了。那么如果老師把這個題分成數個小問題再進行提問,效果一定會好得多,起碼讓學生知道閏土的項圈不光好看,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社會特征,小學階段完全沒有必要過分探究是什么具體的社會特征,學完《少年閏土》能夠讓學生們心里一個概念——每種事物都有其代表性,那么這堂課就是成功的。至于什么樣的特征,什么樣的代表性,未來的社會一定會教給學生。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普遍應用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教學為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是非常少的,為了轉變這一現象,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及互相合作的機會,需要教師們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亡羊補牢》這一節課時,就能夠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分組討論之前,老師可以為學生們安排一個討論的主題。例如,這一主題可以是:學生們從這一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啟發與思想,可以從為時已晚與為時未晚這兩個方向同時出發,另一方面也可自選主題自由發揮。在完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與合作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時刻注意在課堂上所提問的問題,盡量是開放性的,能夠發展學生思維的問題,例如你是怎樣看待養羊人這樣做法以及想法的呢,盡可能的不要去使用,是不是,好不好,這樣的問句。并且在進行小組合作期間,也能夠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機會,更好地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鍛煉學生與他人交流與溝通的能力。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實施,小學語文老師要想促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更加科學的方法來開展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