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金華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騰飛小學 福建 長汀 366300)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許多教學研究者都在不斷進行課堂觀摩,在觀摩中捕捉學生學習靈感,激情,興趣火花之于何時,何情,何景下閃現。然后進行科學研究,推廣。他們也細心發現課堂教學中微有不足之處,將這一教學片段進行剖析,重新構設新的教學設計。這一系列的教學研究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暫的課堂中,如何學得更多,學得更輕松,學得更快樂,有效地促進他們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實切的發展而進展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有它的實效性!
當每節課的預備鈴聲響后,我們必須站在教室門口,掃視全班同學,并用不同的眼神暗示孩子們已經上課了。這時我們緩緩走向講臺,大聲地喊一句:上課。注意這聲一定要大聲,包括后面的班長喊:起立,也一定要震懾全班同學。過后就要放溫柔了,“同學們好”“老師好”。這種做法能盡快讓孩子收心進入課堂,準備接收新的知識。當然,更多時候我還沒敲預備鈴聲時就已經進入課堂了,因為要提前打開課件或者收作業,但是,我一定是等敲完鐘后很神圣地做好“師生問好”這一過程才能開始正式上課。
高爾基說過,文章開頭第一句最困難,好像音樂定調一樣。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課堂活動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效率。當然導入的方法很多,有時是從課題出發質疑,有時是圖片解說導入,有時是音樂導入,有時直接來個好看的視頻等等。如教學《葡萄溝》時,讓學生聽一首《我們新疆好地方》也別有一番韻味;《春天來了》把春天萬物復蘇、姹紫嫣紅的圖片一上,立即吸引眼球,《大禹治水》直接講故事導入,學生愛聽故事,講故事投其所好,《雷鋒雷鋒,你在哪里》當學生聽完簡介后,我問:既然雷鋒都不在了,我們還找他干嘛哦?學生睜著大大的眼睛回答,是啊,我們找他干嘛。這時吊起了學生的胃口,等等。老師們的方法比我更豐富,只要能讓孩子知道我們開始上這課了,課文里面有豐富的內容,能讓他們找到答案,目的就達到了。
“第一學段識字方法”簡介:合一合、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數筆畫、謎語猜字、生活中識字等等很多很多。如教“處”字時,學生容易和“外”字混淆。我給他們出個字謎:半個多,腿伸長,一豎一點,站腿上。是個“處”字;在變幻一下“半個多,在一旁,一豎一點站邊上”是“外”字。再加:“們”和“閃”字,我編出“一人在門外,一人在門里”的謎語讓學生猜兩個字底。門字筐里一張最,問問問。“暖”字為什么日字旁,有太陽暖烘烘。利用課文插圖識字,《紙船和風箏》一課時,關注到了“漂”和“飄”的區別,這對學生來講是難點。我在請學生區別這兩個同音字時,同時引入了課文中的兩張插圖,并請他們仔細想想紙船和風箏是怎么幫小動物找到他們的好朋友的。這時,學生們紛紛舉手,說“紙船是順著水漂來的,要用‘三點水’的漂”,“風箏是靠風飄上天的,所以要用‘風字邊’的飄”。這樣,一個難點順利解決了,同時圖片加深了學生們的理解和記憶。
低年級學生識字少,并初次接觸朗讀,往往只會把生字連起來機械地讀,這時候,作為老師,就要教給他們基本的朗讀方法,告訴他們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間要有自然的停頓。但是,究竟要停頓多久才合適呢?學生還是不太清楚,這時,我就告訴他們,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停頓是心中默默數,數完1、2的時間,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間是數完1、2、3的時間。剛開始,學生有一定的困難,慢慢地,學生就掌握了停頓的方法,能正確停頓了。但是,朗讀僅僅學會停頓是不夠的,所以,還要教給學生讀好輕聲、兒化和各種句子的語氣的方法,這些方法光靠講是不行的,教師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導,這種示范指導無論是放錄音還是教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范的時機。一般來說,當學生練了幾次都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教師可以范讀,如:你們聽聽老師這么讀,想想為什么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認為哪種最準確?為什么?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在教師的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
任何一堂課都要以組織教學開始,在小學低年級課堂組織是教學的靈魂所在。沒有好的課堂組織教學,那樣的課堂將是一塌糊涂,好的教學效果也將無從談起。我的口頭禪是“一進教室打開課本”;“小眼睛”——看黑板;“表揚誰”——表揚我;“表揚第幾組”——表揚第一組;寶貝寶貝在哪里——寶貝寶貝在這里;等等以表揚為主,這些語言時刻掛在嘴邊。每天的表現以貼到獎字為主,一周后評選一周之星。在下午上課時,效率低,還會獎勵點小零食。當你要教學新知識時可以編點好記又順口的語言,數自然段,我說:開頭空兩格就是一段話,學生就牢牢記住了。寫字姿勢概括為“頭正”——身直腳放平,張口就來,也能提醒自己。當講到很興奮的話題時,學生靜不下來了,沒招了,只能“小嘴巴閉閉攏”12——安靜;12——安靜,我站在那邊,也靜止不動。所以一節課下來,老師的課堂組織至關重要。
記得一年級的第一次家長會時,我跟家長說過一句話:從現在開始,孩子的學習必須是我教一半,你教一半。一張雪白的畫紙,必須兩人同時繪畫。接著我在家長會上詳細講解我的語文課是怎么上的,課后要求他們完成什么。當時孩子不會寫字,很多作業就用符號代替,這些符號都得交給家長。現在我也有讓孩子記作業的習慣,同時也又拍照微信上傳,為了家長更好檢查作業。每次單元考后都會在班級微信群里聊本次考試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重難點,各種題型,讓家長明確知道自己的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的一個平臺,如何在這個平臺上,使我們師生雙方的收益都達到最大化,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的獨立體,因此,沒有固定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崗位上再多一份愛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執著,多一點鉆研,多一點付出,多一點反思,相信你的課堂一定會比現在的課堂更精彩,更充滿教學智慧!而我們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斷的付出中,不斷的反思中,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