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娟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萊蕪 271100)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作為當地學前教育教師師資培養來源之一,在高職院校內建設以民間傳統文化為依托的幼樂文化成為了師范類學生接觸民間傳統文化最直接高效的途徑。在高職院校當中,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充足,形式多樣,為傳統文化的融入創造了良好的平臺,以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以當地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創意活動以更新穎的形式融入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課余生活之中,形成了獨特的幼樂文化。
第一、舉辦大學生傳統文化創意大賽。為了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創造性的結合,以本校師范教育與藝術系為例,本系會不定期開展《新三字經》《弟子規》的誦讀表演賽;會在課前各班級舉行優秀故事講述比賽;會在讀書活動月開展詩文誦讀比賽等,在比賽中學生會創造性的將音樂、舞蹈、舞臺劇表演、器樂演奏、書法展示等形式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盡情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校以“傳承、創新、童真、童趣”為主題開展大學生非遺文化創意大賽,校企合作,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推動學生和教師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第二、組建優秀傳統文化類社團。學生社團是由一部分具有共同愛的同學自發組建形成的,在傳統文化課程的熏陶下,本系學生相繼形成了“長勺鼓樂社團”、“剪紙社團”、“木雕社團”“孝親文化社團”“漢服古箏社團”等校級優秀社團。其中,“長勺鼓樂”是最具當地文化風采的社團之一,長勺鼓樂起源于著名的長勺之戰,當地人民借用“一股作氣”之意,與周邊鼓樂文化有機結合而形成的獨具萊蕪特色的民間藝術。也正因長勺鼓樂具有鼓舞士氣之意,已將其廣泛應用于運動會啦啦隊、各種比賽活動的開場秀以及展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風采最常用的形式。
孝親(教育關愛)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隊以中國傳統美德:孝敬、有禮為待人處世基本原則,貫徹“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間”的服務宗旨,組織并參與幫扶支教、青少年援助、環境保護等扎實有效的公益活動,基于專業特色,從2017年起,師范教育與藝術系以濟南市嬴城兒童福利院(原市兒童福利院)作為長期開展公益活動的志愿服務基地,并且每學年都舉辦師范教育與藝術系“學雷鋒”系列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帶領志愿者服務隊開展以“青春是我們的名片,服務是我們的志愿”為主題的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包括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紅石公園、鳳凰山、校園內、辦公樓、圖書館、萊蕪戰役紀念館等活動地點。
第三、開設傳統文化第二課堂借助于“民間文學故事講述”“傳統民俗游戲”“傳統戲劇藝術”,新編兒童劇目、創意手工、民俗游戲等,定期組織學生去幼兒園、社區匯演,將其作為學生第二課堂,我系學生將自己的專業課程設計如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游戲設計與指導等活動案例與傳統文化融合,定期到合作幼兒園開展傳統民間故事講述活動,組織傳統民間游戲比賽活動,把非物質文化的美與樂傳播的更遠。
第四、推進“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課程。組織夏令營的海外少年兒童親身體會學唱萊蕪梆子、制作錫雕、講演民間故事、剪紙的樂趣,并聯合地方電視臺拍攝成紀錄片,進行廣泛宣傳。去年,近百名來自美洲、歐洲的“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先后參觀了我系的木雕、陶瓷修復、文化藝術等實訓室以及文物藏品展和考古發現圖展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利用本專業的課程底蘊,先后進行了中國畫、剪紙、書法、古箏、葫蘆絲等于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教學活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這類活動將傳統文化與國際接軌,促進當地民間活動更具國際化,也促使夏令營的成員們深深的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具有當地生活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本地文化印記的一座豐富的資源庫,本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將民間文化與多樣的課余活動相結合,基于本專業的課程體系相融合,又形成了獨特的幼兒文化。在幼兒文化探索建設的過程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傳統民間文化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的能力,在舉行多樣的課外活動中也提升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并且,在所有的活動中,能將民間傳統文化創造性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相結合,讓民間文化緊跟時代潮流,更加時尚化、年輕化,進而更有利于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