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侯春婷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垃圾實施分類定點定時投放。記者發現,作為紡織品的舊衣服、床單、枕頭、棉被、皮鞋、毛絨玩具(布偶)、棉襖、包、皮帶、絲綢制品等,被歸入了可回收垃圾。但不同于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等大眾熟悉的可回收再利用產品,廢舊紡織品回收后如何實現再利用還是一個正在探索中的話題。
每年臨近年底,“雙11”“雙12”“元旦”等促銷活動絡繹不絕,再加上我國有新年新衣的傳統,年底的服裝紡織品消費就顯得越發熱烈。然而,辭“舊”迎“新”的過程中,我國每個家庭每年淘汰下來的舊衣服不計其數,日趨占據我們的居住空間。很多人把舊紡織品當作垃圾隨意丟棄了,但是隨著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方式的改變,隨意處理廢舊紡織品的方式即將難以實現,難道消費者只能在舊衣堆積和購買新衣的矛盾中不斷糾結下去嗎?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垃圾實施分類定點定時投放。記者發現,作為紡織品的舊衣服、床單、枕頭、棉被、皮鞋、毛絨玩具(布偶)、棉襖、包、皮帶、絲綢制品等,被歸入了可回收垃圾。但不同于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等大眾熟悉的可回收再利用產品,廢舊紡織品回收后如何實現再利用還是一個正在探索中的話題。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廢舊紡織品聯盟福秘書長顧明明,她從廢舊紡織品的回收要求、再利用現在和標準要求的角度探討了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的前景。
眾所周知,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能全部循環利用,相當于每年可節約原油2400萬噸、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然而,目前中國廢舊紡織品的再利用率不到10%。據相關介紹,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占比約36%、填埋處理50%左右、生活垃圾循環利用比例小于10%,其中混合于生活垃圾的廢舊紡織品幾乎沒有循環利用。上海打響垃圾分類第一槍,是否是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發展的契機?
顧明明認為,把廢舊紡織品當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不僅增加了垃圾處理的工作量,而且也是對資源的浪費,但是如果從再利用的角度來談廢舊紡織品的垃圾分類回收,還需要滿足很多條件。“如果我們考慮的是原料循環利用,就要考慮到這樣回收的廢舊紡織品下游加工廠能否進行繼續加工。比如可回收物的分類里包含紡織品在內的各種可回收垃圾,但是這些混合在一起的垃圾會互相污染,進而會影響再利用。”
她建議,舊衣物的回收途徑很多,除了城市垃圾回收,還有企業商業化回收和公益慈善回收等。如果考慮再利用,最好還是能更細化分類,比如投入到專用回收箱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價值。
廢舊紡織品的回收渠道和去向無法有效追溯,因此,在廢舊紡織品再利用行業存在嚴重的產品安全和環境污染風險,發生“毒”二手服裝和“黑心棉”等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惡性事件。所以對于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還需要制定相關制度和法規,進一步規范和管理。
很長時間內,提到廢舊紡織品再利用,人們的心里想的是環境惡劣的小作坊,堆積如山的舊衣物。由于廢舊紡織品的加工生產行業,缺乏標準規范、缺乏監管,導致“黑心棉”等影響惡劣的事件頻出,人們對于廢舊紡織品再加工行業有很多偏見。
據報道,目前廢舊紡織品再利用主要有5個方法:一是零級回收。回收得到的廢舊衣物的直接再利用,廢舊紡織品經清洗、消毒、修補后進入二手服裝市場。由于擔憂疾病傳播,目前中國尚未開放二手服裝市場。二是初級回收。紡織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廢絲及未使用的邊角料,這些廢料相對潔凈,為了提高這類廢料的附加值,往往將其直接回用,或者與新料混合,制成新的紡織制品。三是能量回收。針對廢舊紡織品中的化學纖維,利用其焚燒所產生的熱能進行發電的回收再利用方式。四是物理回收。物理回收一般是指在化學結構基本不變的條件下,對廢舊紡織品進行開松、紡紗、成網等物理加工,制成再生紡織品的回收過程,包括將廢舊紡織品經機械切割、撕裂、開松后,通過紡紗、織布加工,或做成非織造布。五是化學回收,即采用解聚劑在一定條件下,將聚酯等化纖分解為單體或低聚物,經分離提純后再重新聚合紡絲。根據所采用解聚劑的不同,一般分為水解、甲醇醇解和乙二醇醇解等。但就整個行業來講,目前對于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行業的標準規范還非常不健全。
對于初級的紡織下角料的回收再利用,“除了原中國纖維檢驗局制定過的GB/T32479—2016《再加工纖維基本安全技術要求》外,基本沒有其他國標,且都是針對短纖維開松等紡織纖維下角產品的再加工。”顧明明說,“因此,近年來廢紡聯盟牽頭制定了一系列團體,以期對于規范企業行為,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9年10月9日,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批準發布《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規范》(T/CACE 012—2019)、《二手服裝消毒工藝規范》(T/CACE 013—2019)、 《再生棉紗線(環錠紡)》(T/CACE 014—2019)、《再生棉紗線(氣流紡)》(T/CACE 015—2019)、《再生滌棉混紡紗線(氣流紡)》(T/CACE 016—2019)5項團體標準。顧明明介紹,《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行為規范》是一項團體標準,該標準從行業、企業、技術、環保、規模等方面對從事廢紡回收加工的企業提出要求,設置了一個基本的準入門檻。
雖然我國并沒有開放二手服裝市場,但據了解,目前整個行業對于廢舊紡織品還是以二次消費為主,很多業內人士表示,七成以上舊衣物出口轉售,兩成環保再生,山區捐贈比例僅占10%。這是一條早已成熟的產業鏈已運行多年。因此,廢紡聯盟針對行業空白,制定了《二手服裝消毒技術規范》團體標準,針對二手服裝的消毒操作等進行的基本規范。顧明明說:“我們也努力針對性地根據企業需求和行業方向立項一些標準,提高行業門檻和技術。”
談到紡織檢測機構在再利用紡織品中的作用,顧明明建議,很多發達國家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出要求,因此企業會使用一些回收再利用的環保原料,一些機構會對原料進行環保認證以確保企業使用的原料。比如GRS認證就是全球回收標準認證,是為了紡織業的需求所制定,規定了回收內容、產銷監管鏈、社會責任和環境實踐以及化學品限制的第三方認證要求,核查回收產品或者某些特定的產品。她指出,隨著我國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的發展,我國的檢測機構也可以參與到再生材料的認證中來。此外也有很多企業需要證明自己所用是環保材料,但是苦于無法自證,如果檢測機構能開發相關的檢測跟蹤業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