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涯
(江蘇省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學,江蘇南京 210041)
繪本具有插圖生動有趣、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簡潔、內涵豐富的特點,是最受小學階段學生歡迎的文學作品,也是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學題材。有研究表明,繪本的藝術理念及其豐富的內涵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拓展其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從而益于學生思維素養的培養[1]。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變為以邏輯思維為主導的思維[2]。繪本是用插圖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并且通常是文字少、畫面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指導學生關注繪本的畫面、細節,以及人物形象。
在指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時,教師首先應該從繪本的封面入手。對于繪本而言,封面的意義不僅僅是書的外皮而已。從封面中,我們能獲取許多有意義的信息。每一本優秀的繪本封面,實際上都暗藏玄機。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住封面這個小細節,這是讀懂整本繪本的第一步。
【案例1】在執教《跟上兔子》小學英語分級繪本三年級第2 季Thank you這一課的讀前導入時,教師可讓學生仔細閱讀繪本封面獲取一些信息。師生間的問答可以通過以下問題展開。
Teacher:How is the weather?
Student 1:It's rainy.
Teacher:How does the man feel?
Student 2:He is very cold.
Teacher:What does the girl do for the man?
Student 3:She holds up the umbrella for him.
教師指導學生從繪本的封面讀起,會使學生對繪本產生新奇有趣的直觀印象。學生觀察封面的過程,也是對故事展開想象推測的過程。例如,在學生閱讀封面后,教師可繼續挖掘問題:Who says “thank you”? 這樣的提問會激發學生的想象,學生預測推理故事的能力也在觀察中逐漸形成。
此外,繪本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超出學生當前能力范圍的陌生單詞。眾所周知,詞匯對于閱讀來講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教師生怕學生掌握不好,對于詞匯進行過于詳細的講解,甚至脫離語境教授詞匯,則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充分挖掘插圖中的信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來猜測詞匯的意義。
【案例2】在執教《跟上兔子》小學英語分級繪本四年級第1 季Home is best一課時,課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形容詞,如dangerous, far, dirty, noisy 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仔細觀察Mr. Parrot 的動作和表情,來猜一猜這些形容詞的意思。具體例子如下。
Teacher: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where is Mr. Parrot?
Student 4:He i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eacher:What is Mr. Parrot doing?
Student 5:He is shivering.
Teacher:Is he afraid?
Student 6:Yes, he is.
Teacher:The mountain is dangerous, so he is afraid. So what does “dangerous” mean? Let's guess.
Student 7:危險的。
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能通過觀察圖片中人物的表情與動作逐漸掌握生詞的意思。筆者認為,通過觀察能夠促使學生自行思考,從而使學生對詞匯意思產生深刻的感悟。這遠比教師直接講解詞匯的意思有效得多。
創造,是最高層次的思維能力[3]。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且奇特。教師要相信學生身上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繪本故事中有很多可供想象和創造的留白點,而這些留白點給了學生加工續編故事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這樣的留白點,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案例3】在執教《跟上兔子》小學英語分級繪本四年級第1 季Home is best一課時,Mr. Parrot 為了尋找心目中理想的家,翻山越嶺,飛過了許多地方,如the mountain, the ship, the tall building...教師可因勢利導地提問:“If the story continues, what other places may Mr. Parrot go?”教師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想一想Mr. Parrot 還能去哪些地方,并且動手寫一寫。在動手創作之前,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發現英語繪本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即重點句型重復率高。在本課中,重復出現的句型是“_____ looks _____. I want to______. But it is too _____. Poor Parrot! He _______.”學生在掌握了本課固定的句型后,創作起來會簡單得多。這樣的教學方式,也體現了“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則。現展示學生的兩篇創作如下。
Student 8:This classroom looks clean. I want to live here.But it is too hot. Poor Parrot! He has to leave.
Student 9:That cinema looks beautiful. I want to live there.But it is too noisy. Mr. Parrot doesn't like it there.
英語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釋放的課堂。教師應該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在繪本教學中讓學生續編故事,就是要求學生根據故事的特點、場景展開想象,編寫出合理的情節,并運用已經掌握的詞匯和句型去進行故事再加工、再表達。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學貴在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有疑問,才可能有深入思考,才可能有真正的學習。” 也就是說,質疑是思維的源頭。長期以來,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缺少對教師、課本及所學知識的質疑和批判。“‘批判’不僅意味著‘批評’,‘批判’還意味著能透過表面看到深處——思考、批評或分析 。” 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批判精神,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英語課堂應具有“思想性”,追求思維的開放和發展。
【案例4】在執教《跟上兔子》小學英語分級繪本六年級第1 季A big basketball fan時,我們了解到,故事的主人公Jack 癡迷于籃球,于是加入了學校的籃球隊。可是他不擅長打籃球,起初他非常沮喪。可是后來隊員們發現Jack 能畫一手好畫,還能幫籃球隊設計logo。學校的籃球教練和小伙伴們非常崇拜他,認為他是個繪畫天才。教師在教授完整個故事后,向學生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每個小組在討論之后,派一名代表說一說各組的看法。學生的觀點如下。
Student 10:Everyone has a talent. We should believe in ourselves.
Student 11:Do what you love to do. And practice hard.Practice makes perfect.
Student 12:If you are not good at something. Don't be afraid.You can still love it.
從學生的觀點中,我們會發現,同一個故事,不同的學生會悟出不一樣的道理,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不對他們的觀點做太多富有個人色彩的評判。事實上,好的繪本故事往往會透過講述小故事而告訴學生人生的哲理。教師要充分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素養。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可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主動發現繪本所蘊含的深層寓意。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每人說一說自己的觀點。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會對同伴的觀點產生懷疑。就這樣,學生在討論中發生思想的相互碰撞,經過思考和分析,從而產生很多新觀點。這樣的教學活動,是一種分析、質疑、判斷的思維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突破固定思維,養成質疑和批判的習慣。
總之,在繪本故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要充分利用繪本圖文并茂、內涵豐富的優點。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推測、想象、分析、評價、創造等思維活動,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素養。這也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