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是印度延續數百年的行業,是印度國家經濟發展中歷史最為悠久的行業之一。如今,紡織服裝業仍是推動印度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在印度2017—2018財年(FY)的對外貿易中,紡織品與服裝的年總出口價值為37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提升至800億美元。印度南部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喀拉拉邦(Kerala)、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和特倫甘納邦(Telangana)是促進印度紡織服裝出口增長的主要地區。
印度南部在上世紀已成為主要紡織中心,泰米爾納德邦則是這場紡織業革命的前沿陣地。僅泰米爾納德邦就占印度總紡紗能力的46%,紗線出口占比60%,紡織品出口占比20%,以及針織與服裝的產能占比70%。該邦有4座主要紡織城市,它們分別是哥印拜陀(Coimbatore)、蒂魯布爾(Tiruppur)、塞倫(Salem)和埃羅德(Erode)。它們成為推動該邦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哥印拜陀是該邦西部地區的一個工業城鎮,被稱為棉花之鄉。它擁有十分肥沃的黑土地,適宜棉花種植,它不負盛名,盛產棉花。該市也被稱作南印度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出產混紡紗與棉紗。而且它擁有龐大的織造基地,能夠為紡紗行業提供基礎支持。該織造基地由15至20家大型紡織廠商組成,其中包括阿克沙雅紡織公司(Akshaya Textiles)、戈巴爾德紡織公司(Gobald)、KPM紡織公司(KPM Textiles)、KG牛仔公司(KG Denim)、首要紡織公司(Prime Textiles)、南方紡織公司(Southern Textiles)、印度斯坦紡織公司(Hindustan Textiles)、拉克希米紡織公司(Lakshmi Mills)、甘戈特里紡織公司(Gangotri)和優質紡織企業(Premier)等大中型公司。
蒂魯布爾城位于哥印拜陀以東約50公里,素有“針織之城”之稱,其眾多的軋花廠滿足了泰米爾納德邦主要棉花市場的需求。該地針織品出口占印度45%以上。該地的主要針織產品有羊毛衫、T恤衫、毛織衫、內衣、套頭衫、上衣、裙子、運動服和褲子,占該地出口總額的80%。
許多大型針織廠商通常具有垂直統一的管理模式。這些針織廠家的原材料來源于哥印拜陀織布廠的紗線,而后在服裝制造間進行紗線加工,制成針織服裝。這種商業模式可幫助制造商牢牢把握供應鏈并保持成本效益。
在紡織生產價值鏈中,泰米爾納德邦每個環節雖然都配備了完善先進的設備,其完善的紡織生產運行系統能進一步促進紡織業的發展,但其技術老化、缺乏訓練有素的勞動力與不遵守國際規則等因素往往也阻礙了該行業的發展。
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既從事服裝制作也兼顧紡織品產業,但該邦主要專注于服裝制作。該地擁有6500多家服裝廠商,生產力占全國服裝生產20%,不僅如此,它還占印度紡織部門全國出口量8%,并且占印度生絲產量的35%,國家絲綢產品出口總值占比24%,全國羊毛總產量占比11%,全國棉花產量占比6%。
該邦紡織行業生產需求量大,出口收入以及就業形勢一直在攀升,因而成為印度經濟發展中的支柱行業。但其實許多紡織品牌的總部都設在城邦首府——班加羅爾,實際上它憑借豐富的資源占據著印度紡織業的上風。除此之外,該邦還擁有多家大型服裝制造企業,比如雷蒙德公司專事生產高端服裝品牌(Raymond),另有諸如沙希服裝出口公司(Shahi Exports)、戈卡爾達斯服裝公司(Gokaldas Exports)、特士波服裝采購公司(Texport Industries)等專業服裝公司。
在紡織生產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中,該邦沒有泰米爾納德邦的技術設備精良,但管理組織完善,紡織商和大規模的投資都流向該邦,因此它與其他紡織邦相比,更占優勢地位。
業界號稱安得拉邦是印度第八大快速城市化城邦。它擁有大型的紡織原料基地,并且它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生產地之一和第二大生絲產地。從服裝原材料到制造,該邦在整個紡織生產價值鏈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其棉花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220萬捆棉花)。不僅如此,大型軋花廠和紡紗廠也遍布全邦。安得拉邦擁有145家紡紗廠,總規模為360萬紗錠,占印度紗錠總產量的7%,每年生產約3.8億公斤紗線。這些地區的紡織廠、針織廠和紡紗廠設施十分完善,價值鏈環節齊備。
即使擁有如此完善強大的服裝原料基地和基礎扎實的紡紗行業,但該邦卻尚未建立起完備的紡織生產基礎設備,如今它擁有近1.2萬臺可投入使用的動力織機。除此之外,該邦的織物加工和服裝制造并不占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地位。該邦在紡織生產價值鏈中占優勢的因素在于其巨大的紗線出口量,導致當地紡織廠商無法買到本地紗線,生產成本高,不利于行業發展,但政策支持以及國家的工業增長彌補了這一不足。
該邦擁有逾600家服裝制造廠,其中有些屬于知名企業,如沙希服裝出口公司、特士波、戈卡爾達斯、佩奇(Page Industries)、皇室紡織(Loyal Textiles)、NSL紡織企業(NSL Textiles)、布蘭迪克斯(Brandix)等紡織服裝公司。
安得拉邦還具備充足的人力資源,可為紡織行業提供70%的就業人口。該邦政府將服裝生產線中半熟練工人的最低工資定為每月6300盧比,并且它有3處深水良港,其中兩處位于維薩卡帕特南和甘瓦拉姆(Gangavaram),距離該邦主要服裝制造業集群中心約40公里,交通運輸十分便利。由于種種因素,該邦的服裝制造業在短短的5年內吸引大約200億盧比的投資,在所有紡織品價值市場中首屈一指。
喀拉拉邦是印度著名城邦,是上個世紀的主要紡織基地。該邦在20世紀后期就擁有50萬織工,極大地推動了印度織造工藝的發展,但目前該邦在印度紡織生產中的貢獻并不突出。然而在早期,泰米爾納德邦規模龐大的紡紗基地為該邦的紡織廠商提供了充足的紗線。
但由于動力織機的出現和蒂魯布爾城鎮的快速發展,喀拉拉邦的紡織廠商無法追趕其他迅速發展的地方,導致該邦紡織業衰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該邦整個紡織生產價值鏈中的很多環節都有所缺失,且缺乏專門的紡織投資政策來吸引新的投資資金。
因此該邦的紡織業沒有任何復蘇跡象。然而精心策劃的紡織政策也許可改變這里的紡織業,且很有可能使該邦的服裝制造業重新盈利。此外,該邦還可借鑒其他4個印度南部邦的紡織業發展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特倫甘納邦在2014年獲得獨立城邦的地位后,以最新的印度邦名義將自己定位為印度紡織服裝生產的主要樞紐中心。該邦以盛產長絨棉聞名,年產約600萬大包,但該邦對長絨棉的加工工藝主要限于軋花和壓燙工藝。
該邦現有35家紡紗公司,生產力為930萬紗錠,約消耗100萬大包棉花。該邦紡織業擁有4.9萬臺動力織機,其中約3.6萬臺動力織機集中在工業小鎮錫爾西拉(Sircilla)。然而,該邦缺乏規模龐大的服裝制造基地,無法激活紡織生產價值鏈。
過時的紡織技術、前后生產環節鏈接缺失、信貸支持及產品多樣化缺乏以及對中間商的過分依賴,種種普遍的行業發展問題導致該邦的紡織服裝業停滯不前。不過,該邦豐富的原材料和訓練有素的人力資源推動了新業務的建立。
由于充分考慮到本邦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前景,政府決定落地政策支持,針對紡織品與服裝制造方面所提出的政策十分有吸引力。各邦政府都制定了相關政策,一致受到業界廣泛贊譽——《2017年特倫甘納邦紡織品和服裝獎勵方案》和《2015—2020年安得拉邦紡織品和服裝政策》為建立新型紡織服裝企業提供各種激勵措施。
泰米爾納德邦也在2019年宣布了一項綜合性紡織品政策,以提供可支持運行的紡織服裝制造系統來與其他邦即將興建的紡織服裝廠進行競爭。卡納塔克邦還在先前所提出的政策中對紡織服裝行業提供各種補貼,并且該邦正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一項新政策,預計該政策會給行業帶來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