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平焉
(甘肅省榆中縣恩玲中學,甘肅榆中 730100)
新課程改革給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數學方法,如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數學概括能力、模型構建和運用能力等。這就要求數學教學以探究活動為載體,進而全面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探究式學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主要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互動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不再直接將數學理論展現在學生面前,而更多的是以引導者的身份,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數學素材,或設置一定的具有研究性的問題,或讓學生合作交流,通過思考和交流,自主發現數學規律,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實現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數學探究性學習模式有以下三個顯著的特點。(1)開放性: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所設置的數學問題來源于書本而高于書本,并且結合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涉及領域廣泛。在具體探究學習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興趣、特長等,指導學生開展學習。(2)探究性:探究性學習正好彌補了傳統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解決。(3)實踐性: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選擇數學探究課題時,應結合理論與社會、科學與實踐的聯系,使探究課題不僅限于理論知識,而是將其與實踐有機結合到一起,進而指導學生重視實踐,并親自參與到實踐中[1]。
當下,很多高中數學教師仍然觀念保守,采取單一的應試教育方法,嚴重影響了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受這一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常常以課本知識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以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制約了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而且,從教學方式上來說,教師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實現理論知識的最優運用,忽略了高中數學的探究性學習。
由于高中生認知水平和社會閱歷有限,很難真正實現探究性學習這一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數學探究性教學中,即便高中教師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并科學、合理地設置了整個教學過程,但在具體開展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仍然無法很好地融入課堂學習,還有部分學生即便參與其中,但成效也并不十分理想。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由于探究形式逐漸老化,甚至一些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逐漸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進而導致探究性學習效果欠佳[2]。
在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中,高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但在具體的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中,由于部分教師缺乏一定的經驗,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有部分教師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指導,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師生課堂互動效果不佳。正是因為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學習中互動效果不佳,探究性學習才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創建教學情境,并指導學生結合這一教學情境,發現并分析問題。在具體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通常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但在目前的高中數學探究式學習中,部分學生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以致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嚴重制約了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開展。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學習的意識,往往依靠教師進行知識灌輸,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是指導高中數學教師教學的關鍵,對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模式的選擇等具有直接的影響,進而對整個課堂教學產生嚴重的影響。鑒于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存在的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和更新傳統教學觀念。一方面,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為主要教學目標,將知識教學轉變為能力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斷豐富經驗、增長知識,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必須跳出課本的局限,尋求各種素材資源,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3]。
高中數學的探究性學習中,科學、合理地設置探究性課題,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關鍵。具體來說,設置數學探究學習課題時,應注意:(1)與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能力相適應。教師設置探究學習課題時,一方面,必須保證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與課題有一定的關聯性,確保所設置的課題是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促使學生在課題探究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設置探究課題時,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與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相當的課題進行研究,確保所設置的探究課題具有探究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探究性學習課題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最近發展區,不能設置得過高或過低,以確保所有學生均能參與到課題的探究學習中。(2)所設置的探究課題要內容豐富,具有梯度,能夠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收獲知識,愉悅心情。同時,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也要具備一定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層次、能力和水平的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3)培養合作意識。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保證選題能充分體現學生分工合作的優勢,并能夠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相互探討和交流學習中積極解決問題,從而完成課題的研究性學習[4]。
選擇完探究課題后,為了更好地開展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師必須充分結合探究課題,創設符合學生情感的探究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究知識,引發情感共鳴。具體來說,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充分結合數學課題、學生實際情況,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探究樂趣,讓學生不再感到數學是枯燥和單調的,而更像是在研究一件藝術品。例如,在“數學歸納法”的探究性教學中,為學生播放多米諾骨牌游戲,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觀察游戲特點,并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歸納。
開展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中,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師生互動,形成有效的探究氛圍。具體來說,高中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將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積極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質疑、大膽創新,進而更好地投入探究學習中。另一方面,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指導優勢,為學生的小組活動提供方向,糾正學生的錯誤,提高學生的合作效率,讓學生在生生、師生合作和互動的過程中,完成數學課題的探究性學習。例如,在“三角函數”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所設置的數學課題,成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揮自身價值,發表自己對三角函數的看法,并與組內成員、組外成員討論、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互動和討論的過程中,發現數學規律,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等。
當學生完成探究性學習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檢查和總結。只有不斷總結,才能發現探究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現狀進行全面了解,并切實結合其中存在的問題,優化和完善自身知識,進而全面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5]。
綜上所述,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收獲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使學生獲得較大的滿足感,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但就目前而言,探究性學習還有許多不足,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主性還不能完全放開,因此,探究效果不佳。據此,必須充分結合高中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探究性學習研究,進而不斷提升探究性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