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攀
(福建省武夷山市教育局,福建武夷山 354300)
社會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高新技術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這離不開知識的支撐與保障。人才逐漸成為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武器,而教育是人才的來源,各個國家都把科教興國當作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基本追求,這也是教育改革重新確立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適用人才。從教育本身來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教學僅僅局限于為學生答疑解惑,一味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大量重復性的練習中提高解題的熟練程度,機械地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但這樣的教學模式會把知識與能力割裂開來,學生不能掌握學習的精髓,一旦失去教師的指導,通常會感到迷茫。核心素養的培育首先是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緊緊圍繞學習中最本質、最內核的部分學習,然后在此過程中不斷取得進步。從社會發展需求方面來看,核心素養的培育必須具有前瞻性,能夠很好地適應未來多變的環境,做到與時俱進。
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進入知識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然而,在當前迫切需要發展文化內涵的形勢下,培養當代青年的核心素養已經是重大趨勢。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于,它是集合并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進行加強和轉變。核心素養不是各種素養的簡單相加,其必須是核心的素養,是最關鍵的素養,是各種素養中的優先選項[1]。2016年,關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文件正式發布,這標志著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將成為一切教育活動遵循的目標,包括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導、相關部門的教育行政以及學校的內部管理都將圍繞核心素養展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具有目的性、科學性和可發展性,這門學科極為重視課程的完整性和整體功能以及課程應用在學生之間的統一性和多樣化。高中信息技術注重從基礎上培養現代中學生的優秀人格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能從更高的視角和領域看待培養學生的關鍵所在,并能促進他們的自我發展。高中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通常是指學科的主要內容和關鍵內容,具有反映學科性質的基本特征,能較為全面地反映學科的基本思想,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高中信息技術的核心內容往往體現為學科的核心概念。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的靈魂,體現了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信息技術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學科,不能僅讓其簡單地停留在書本表面,只有讓其服務于社會生活,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要想讓信息科學技術知識融入社會,服務于社會生活,就必須掌握核心素養。我們要用信息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用科學知識“造假”,從而降低生活質量[2]。因此,教師作為社會生活的“園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更好地讓學生理解信息科學核心素養,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失的重要方面。它可以讓學生不斷加深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最終讓核心素養的理論知識服務并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是提高學生核心素質,已被寫入新課程標準。并且,大量的實驗教學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如何將培養核心素養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以身作則,最好的教育就是親身體驗。教師要做好榜樣,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最好的教育,親身體驗永遠比紙上談兵好過千百倍[3]。除此之外,書本上的觀點與概念也是思考的原材料,起決定性作用。但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都很難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當前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科特點和規律。作為新興學科,信息技術具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則,教師需要研究相應的教學模式,在客觀的基礎上探索一套針對該學科的教學模式,而不是簡單地復制其他學科模式。結合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特點,首先教師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設計課程,使學生熟悉課程,并貼近學生生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解決實際問題,逐一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其次教師要全面了解課程內容和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遵循信息來自意識、信息能力、如何培養信息技術水平的教學理念,增強學生的信息理論和信息素養的培養。
結合本學科特點,信息素養的培養應采取解決實際問題,并以問題為教學重點、整體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創設學生熟悉和接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充分探索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師應充分掌握實際問題中設計教學內容的技巧。如果學生每堂課都嘗試用他們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從長遠來看,他們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將不斷提高。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都應得到體現[4]。因此,教師應在確保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設計并根據課程需要調整教學順序,有時則需要添加和刪除一些內容。這需要教師對學科有深刻的理解,其充分考驗教師的智慧和創造力,而且要求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
計算機的普及為千家萬戶帶來極大的便利。信息技術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之后靈活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問題。相比于以往信息技術教學只是傳播知識,當下的核心素養培育主要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俗話說“未來的文盲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從我國信息技術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落后于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國家教育部門已經注意到這一現象,在最新的政策中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給出明確指示,要求學生具備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四方面的能力。面對嚴峻的教育發展環境,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是必由之路[5]。從目前的教育模式來看,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無法為核心素養的培育構建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教師亦無法跳出教學舒適圈。因此,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需要被充分發掘,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在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上達到了一定的層次,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層面,由于高考體系不涉及信息技術,教師壓力較小,故而能夠投入的精力較多,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實踐中,教師和學生都存在一些問題,高中學習緊張,進行實踐活動的時間有限[6]。一些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個人的學習習慣還在發展階段,在學習方法方面主要是聽從教師的安排,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只是簡單地執行教師的命令,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害。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始階段,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課堂默契,一些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在課堂上把精力集中在高考科目上,對信息技術課程既沒有興趣,也缺乏應有的重視。學生這樣的學習態度,會讓核心素養培育效果大打折扣。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從多種渠道收集素材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出嚴峻的考驗。個別教師綜合素養不過關,沒有團隊協作能力,容易放棄教學方式的改革,這都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造成嚴重的傷害。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科核心素養的道路非常艱辛,教育目標的達成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學生需要轉變固有的觀念,逐漸形成學習的主體意識,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不僅要根據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合理引導;不僅要做學生的指路人,而且還要加強學科研究,成為研究型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為核心素養的培育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