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濤 青海地方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隨著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人力資源的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為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的現代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難度系數增大,造成企業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現今科技的發展,技術在企業生產等階段的使用程度越來越高,管理創新在企業管理中顯得越來越有必要,經濟師這一概念被提出并迅速引入企業管理中來。經濟師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技能,正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也是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因此,將經濟師引入人力資源管理,而且充分發揮經濟師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積極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使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更現代化,也更具有獨特性,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并挖掘了上升空間。
經濟師,顧名思義從事的工作是與經濟方面相關的內容,因此經濟師擁有較為專業的經濟知識。經濟師是通過考核得到等級認證的,所以保證了經濟師自身的能力水平,對企業發展也有著積極推動的作用。
目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也有著經濟師的身影,可他們的潛力卻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1.經濟師對員工的引導作用
因經濟師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素質較強,經濟師對管理團隊的素質與員工的專業性技能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社會上不斷發展,對員工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經濟師的引入,實際上能對企業員工的能力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這種情況下,就能使得企業整體的經濟專業實力與技能得到提升,是有利于企業經營的。但是目前存在一些企業對員工素質要求不夠嚴格,沒有一個完美約束和監督員工的管理模式。這樣就會導致經濟師對人才的培養得不到管理層的強力支持,同時經濟師的重要作用也得不到展現[1]。
2.經濟師對管理的推動作用
經濟師擁有的專業知識是能被很好地應用到管理層面的,利用經濟師對企業發展的預測以及社會經濟的趨勢,再結合其自身的專業經濟技能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使得企業的管理體系完整化及體系化。這種做法會促使企業形成完整、嚴謹的管理模式,無論是對產品還是對員工的管理都會更加條理化。現今存在一些企業管理體系較為松散,并且忽視經濟師對管理的推動作用,使得經濟師在企業管理中的參與度較低,沒能達到推動管理的效果[2]。
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會針對企業的大環境確定管理制度方向以適應社會發展。人力資源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這就需要企業對各方面的管理分別做好清晰的規劃,所以管理體系的大框架是必須的。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促使企業整體管理模式的優化,有利于管理目標的發展有序。
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對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員工的規范性會變高,同時會適應目前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而對企業人員進行素質監測與培訓。這樣對員工團隊的整體管理以及對團隊素質的培養的做法,不僅有利于督促員工謹慎認真完成工作,而且有利于增強企業員工團隊的凝聚力以及整體素質水平,為員工正確理解企業經營理念并為之努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人力資源的管理,會對各方面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計劃管控。有利于企業遵循自身的經營理念有效地調控好發展的方向,形成良好企業經營環境。同時,也有利于企業提高自身的效率,不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管理效率,促進企業進行良好的管理經營,推進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科技的實力也在不斷加強。經濟與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發展增速不減,企業數量越來越多。為了適應社會科技的發展,企業紛紛改進自身的管理模式,在傳統的模式中匯入科技創新的新元素,力求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加[3]。但是依舊還是有一部分的企業滿足于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忽略科技的引入,也忽略人才的培養。這部分企業一方面存在對科技的投入不高,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也不夠重視的問題,使得管理體系會出現漏洞,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另一方面,這部分企業由于技術使用率較低,因此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管理體系可能會因為企業對經營的評估不準確而出現脫離現實的情況,這樣是不利于企業經營的。理想與現實本質上是會有一定的不符性的,因此若出現違背現實的情況,對于工作的推進是會產生很多問題的。所以管理體系的不成熟,不僅不利于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而且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人力資源的管理并不是說簡單地只是對員工進行管理,它的管理內容和對象是多樣的,這體現了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復雜性。顯然,社會越是發展,適應社會發展所要求的管理模式理應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復雜。復雜的管理就涉及了很多各類的部門以及各部門的員工,這需要企業部門之間充分存在關聯性[6]。部門之間關聯性強、溝通能力強有利于人力資源管理的連貫性,各部門和各部門人員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經營整體。但是有些企業沒有意識到部門之間配合的重要性,僅僅是對各自板塊進行管理,這樣會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在經營中的“脫節”。部門之間聯系不強,不利于企業管理成效的發展,也會影響企業經營的效率[4]。
社會發展目前對人才的需求,是對高素質的需求,因此企業人員的素質高低逐漸成為企業能否長久發展的參考指標。為維持自身發展,企業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并進行人才培養,但依舊還是會有低素質的傳統型員工的存在,導致工作團體的素質參差不齊。這類員工對專業知識掌握能力不足,并且缺乏一定的科技創新技術水平,不利于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企業形成自身獨特的發展優勢。
企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是需要被調動的,如果沒有激勵制度的存在,員工可能僅僅完成工作任務,不會再附加地開動腦筋為企業發展獻上自己的智慧。企業的激勵機制可以吸引高素質人才積極投身于企業發展,為企業技術利用率以及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有些企業管理制度中的激勵性不強,導致高素質人才的流失、員工的散漫,不利于企業的科技創新發展。
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企業經營,因此經濟師的引入能有效改進并且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經濟師掌握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及技術水平,他可以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較為精確的評估,對企業的發展目標進行相應的規劃。在規劃之前,對發展目標在社會上的潛在發展水平做相應的預測,力求確定好的發展目標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然后經濟師可以有條理地進行一層一層的管理體系的構建,從管理層到各部門,再到各部門人員,分層清晰,管理也顯得更方便且有效[5]。
傳統管理模式下各部門的相互影響可能會存在不當之處,使得管理會出現混亂的情況。而經濟師的加入,可以有效促進各部門職能更為清晰,使各部門的發展變得更加協調。經濟師對企業制度的改善,使得各部門的分工更加細致,各部門之間相互促進但不會出現碰撞的情況。同時,經濟師會對各部門提供一定協調發展的方法提點,也會針對每個部門的情況提出不同的管理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每個部門所可能出現的問題。總的來說,人力資源管理中經濟師的存在,使得人力資源管理在經營過程中的連接性加強,有利于各部門,甚至是和管理層的協調發展。
經濟師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和專業實力,不僅可以自身靈活使用,而且是可以進行傳播教學的。因此經濟師的存在,一方面因其個人實力,將所擁有的知識技能使用到企業經營中來,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指經濟師可以對企業內的員工進行素質評估和培訓。經濟師將知識授予企業員工,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水平,進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素質水平。同時,經濟師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經濟技術技能對企業員工的素質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評估,以便更有效地促進員工素質提高[6]。
經濟師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根據社會與人才的需求增加激勵元素,對企業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經濟師可以參與管理制度的制定,衡量企業成本與人員積極性二者間關系,對激勵機制做一個合理的設計。這種激勵機制的設置,有利于刺激企業員工盡可能發散思維以推動企業發展,調動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高素質人才的流失,很好地留住高素質人才并且刺激他們科技創新應用能力的提高。
經濟師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對企業自身,還是對企業內人員,都有著很明顯的積極作用。因此企業在發展經營的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經濟師對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引入經濟師,并且給予其發揮的空間,激發他的潛能,從而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完善,推動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上文便是基于目前人力資源管理的情況,對其出現的問題一一闡述,然后說明經濟師的引入能夠解決目前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重點突出了經濟師在人力資源中所占有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