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對于專利布局而言,主要是以企業為核心。作為企業專利布局,應與市場因素以及法律因素進行有效的結合,同時對專利進行全面性分析,進而形成專利保護網,最終對企業能夠進行有效保護的一種專利格局。另外,針對專利布局,企業應進行產業規劃,將核心專利以及外圍專利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形成更為嚴密的專利網,同時還能避免專利保護漏洞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出現知識產權糾紛這樣的情況。企業在進行專利布局過程中,不僅能夠確保商業利益呈現出最大化特點,還能確保專利侵權風險降到最低。
企業在構思專利布局過程中,針對方案的設計,應與市場環境進行巧妙的結合,并將商業戰略利用其中。另外,從宏觀角度出發,對專利布局目標進行充分性考慮,這樣才能更好地抉擇專利布局所需討論的重點內容有哪些。
對于技術方案而言,其單元化主要是以技術為依托,進而識別其中的創新點,其最為主要的目的分為以下兩點內容:一是將技術以及產品進行細化,最終劃分為單個創新點;二是將問題單元化技術進行轉換,轉換為小單元技術若干點,可以將之作為最小單元。在專利布局過程中,單元化思維是一種基本性準則,并在專利組合中發揮著重要性作用。
在企業產品或者技術中,包含較多的創新點,將這些創新點進行整合,最終將形成產品獨特競爭優點,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講,創新點以及非創新點的結合,最終形成了有競爭力的專利產品。專利布局在進行過程中,應具備一定的關聯思維。而在創新和創新點中,應組合關聯創新點以及非創新點間的聯系,同時將技術問題作為最小化單元,進而形成一種新技術形式,以此形成申請專利的基本單元。
在一些研發人員看來,創新并不是專利創新點,具體而言,并不是申請專利需要的技術方案,而是專利管理人員,能夠利用自身專業性眼光對看待技術,在產品和技術中,將技術方案進行充分挖掘,這也是專利挖掘的一個開端。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對于專利挖掘下的技術方案,其中包含了較多的創新點。針對具體技術方案,每個技術方案都存在著單獨的技術創新點。因此,作為工作人員,在專利布局中,應將單元化思維進行有效的利用,進而對技術進行拆分,同時分解技術方案等,最終識別出創新點。
當識別到創新點,應以申請專利目的為基準,專利人員應利用創新點構建出新的方案,同時將專利知識靈活運用,這樣專利技術方案便應運而生。在創新點技術當中,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其中技術替代和技術延伸以及技術補充等都是其中內容,最為主要的目的是在技術方案上具有側重性,最終在專利組合方案上就存在著不同。
首先,對于技術替代,主要是專利布局,在進行構建過程中,作為專利人員應以技術方案為基準,以解決問題為主要出發點,并對研發人員加以引導,進而提出相關的替代方案。另外,應將前期技術方案和相關的替代方案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對組合技術方案具有重要性作用,最終在專利布局中形成獨立的技術方案,同時在權利要求上布局層次十分分明。其次,在技術延伸上,更多受關聯性思維的作用引導,作為工作人員,應對技術方案重構進行深度性思考。在延伸方向上,應從研發流程為主要切入點,同時對產業鏈為著眼點,或者從一些技術方案中,以技術問題為參考對象進行考慮。最后,針對技術補充而言,是以技術替代以及技術延伸為前提,在得到一些技術方案后,為了能夠將專利布局架構更加完整,因而進行的技術補充,主要從以下兩點內容出發:第一,從已有技術方案為主要出發點,同時對研發人員加以引導,促使研發人員對技術方案進行深刻思考。第二,在已有技術方案在進行專利組合過程中,對于單個專利自有技術方案具備著不完整性,經常會技術補充,進而與專利撰寫標準相吻合,最終確保專利組合中的技術方案。
對于專利布局來講,主要是對眾多專利進行申請,最終形成一種十分科學的結構以及數量。因而專利布局在落實總體方案過程中,應將怎樣申請專利以及專利申請過程放在首位。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在技術研發中將專利布局的實際方法融入其中,同時與研發階段中的布局方案進行有效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專利布局進行全面落實。
對于專利布局來講,其結構主要是以分級管理為基準。而在申請商業目的上主要分為以下兩點內容。第一,加強保護已有成果。第二,對技術趨勢進行全面性預測。第三,在防御公開方面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第四,在權利平衡中存在著一定的競爭性特點。另外,在專利布局過程中,被挖掘技術對專利挖掘對象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專利目的對專利組合形態具有重要的影響性作用,以此為基礎對專利文件撰寫進行有效的指導,同時對專利權利要求進行整體布局,這就是專利布局的實際過程。而對結果來講,是依照目的的不同,對組合形式專利進行申請。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針對技術以及產品在進行布局時,作為企業專利管理部門應提前與研發部門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對產品具有詳細性了解,例如對產品細節以及具體上市時間等都能擁有較好的掌握。從宏觀角度出發,利用知識重產權對技術成果進行判斷,針對產品銷售地區與市場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同時對于專利申請應在產品上市之前完成。
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進而戰略也存在著較大的不同,應進行隨時調整,最終專利申請過程中,其目的也會不同。因而假如企業在產品規劃上,或者是市場戰略以及研發投入上存在差異,則專利布局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例如在結構上,會進行大規模的調整,進而能夠更好地滿足商業戰略發展需求。假如市場擁有較高的占有率,就應提升某類專利數量,這樣才能確保企業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除此之外,在產品系列中,如果任一產品擁有較低的市場占有率,這代表著該類產品將喪失自身技術優勢,因此應增強這類專利數量,同時應將新產品進行積極開發,這樣才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經常會新增一些商業模式或者是新技術等。針對這樣的情況,企業應對自身戰略計劃進行調整,同時在研發資金上加大投入,可以將專利數量上增加一些,確保在發展趨勢中占有有利地位。因專利文獻公開具有著滯后性的特征,在一段時期內競爭對手專利數量呈現出增長的趨勢,針對這樣的情況,應將B類或者是C類產品增加專利數量,這樣才能保證具有反抗能力,不僅能夠促進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還能將對抗籌碼握在手中。
對于企業來講,在專利布局切入點上應以搶占市場先機為主,同時擁有技術高點。在戰略技術上應具備主動進攻這樣的態勢,同時將風險防控因素考慮其中。在專利布局中,專利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企業應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使其擁有一定的能力,這樣才能確保人才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同時對法律知識也有較好的掌握。另外,基于行業現狀,加強對市場競爭情況的了解,進而積極開展專利工作。在專利布局時,還可以將專利分級這樣的方式進行運用。專利分級能夠將技術以及市場等進行針對性分析,同時對創新結果進行評定。
總之,企業在專利布局過程中,應與實際訴求相貼合,確保專利具有目的性以及時機性,同時還應保證具備競爭能力。假如企業在市場占有率上呈現出降低趨勢,應適當增加相關的專利儲備,這樣才能促進市場份額的提升。作為企業還應具備一定的風險防范認知,在知識產權中,其風險防控應保證以下兩點內容:一是沒有侵權發生;第二,避免被侵權。在專利布局中,應與市場情況以及競爭對手等結合開來,能夠有效發現技術缺陷,同時對對手技術缺陷進行了解。
對于專利布局,作為企業應定期給予評估,評估其具備的價值意義以及現實作用。針對價值性較小的專利,可以摒棄不用,進而減少費用支出。同時企業還可以利用打包賣出這樣的方式將專利賣出,最終獲得一定的收益。對于部分創新點已不足的專利,可以將其以技術許可方式進行轉讓,確保專利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企業專利布局中,還應對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相集合,考慮企業在行業內占有的位置、自身實力等,甚至還可包括企業所在行業發展趨勢等。
綜上所述,在新的形勢下,作為企業應以發展戰略為基準,同時認識到專利布局的作用,將一些相關措施進行靈活運用,真正將專利作用發揮出來,進而促進企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