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碩妮 遂昌中學
2017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規定,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2019年1月1日,新《政府會計制度》開始施行,新制度再次強調單位財務會計核算實行權責發生制,單位預算會計核算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單位財務報表的編制主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以單位財務會計核算生成的數據為準。準則與制度的規定,無不說明權責發生制在單位財務會計核算中的重要性,如果單位會計核算未實施權責發生制,那就不能全面、清晰反映單位的財務信息,所形成的財務報告就無法給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政府的財務狀況、運行情況(成本)和現金流量等有關信息,無法反映政府會計主體公共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無法對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決策或進行監督和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財會人員在會計核算時還是以收付實現制為準,僅對財政下達的預算指標進行預算收入核算,并在預算指標額度內的支出進行預算支出核算,因為現在會計核算系統一般都會自動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雙重功能,財務人員按習慣完成了支付后再進行會計核算,不會去按權責發生制(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的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支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做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思考和處理財務會計的問題。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一年來,財政對基層單位的財務核算監督力度不夠。每年財政對基層單位有各種各樣的檢查,如項目資金稽查、項目績效評價,三公經費檢查,單位公款存放檢查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等,但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情況的檢查還一直沒提上議事日程,這就導致了單位財務人員重視有檢查的工作而忽略了新政府會計制度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核算的工作。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單位的部門預算編制要求高,預算應編實編細,盡可能考慮全面。然而許多部門單位預算編制是一回事,預算執行又是另一回事。預算編制時沒做好編制前的準備工作,沒結合本年度經濟發展狀況,沒根據輕重緩急確定年度工作任務,本部門單位的工作目標,往往只根據上年預算執行情況來編制本年的預算,預算編制不科學、規范、有效。不按年度工作計劃任務來執行預算,隨意超預算支出,隨意新增無預算支出,隨意調整預算。預算執行分析不到位,出現問題任由發展,不采取措施進行預算控制,造成年度實際財務費用大于年度預算財務支出等,形成單位隱性負債。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具備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重功能,實現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然后單位基本建設投資不再單獨建賬,并入大賬統一核算,財務會計核算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核算實行收付實現制。雖然現在核算系統也能同時生成雙分錄的會計憑證,但是會計人員已不能像以前一樣傻瓜式操作會計核算系統,平時核算還是要對相關業務(如基建)經過分析思考,要區分相關經濟業務是屬于資本性支出還是費用化支出,對相關憑證進行修改,這些要求大大增加了會計核算的難度。
企業會計是按權責發生制來核算的,每年的所得稅匯算清繳便是對企業是否按權責發生制核算進行的一次檢驗。加上稅務稽查,如沒有按權責發生制核算,最終將會影響企業繳納所得稅,甚至會產生罰款及滯納金。而行政事業單位如果沒按權責發生制來核算財務會計,暫時還沒有相關措施來約束。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除了部分新錄用的外,大部分是國庫集中支付時期從業人員,還有好多財會人員是非專業的,在會計核算上基本依靠財政會計核算中心人員。實施國庫授權支付后,這些人員業務上就顯得相當吃力,加上近年來財務人員從事的工作越來越雜,操作系統越來越多,各方面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細,財務人員不但要熟悉財經法規、財務專業知識,而且要懂電腦、懂網絡,對于這些財務人員來說真的并不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事情,他們能將錢支付出去即可,根本不可能再去思考新制度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核算是怎么一回事。
單位負責人必須高度重視部門預算編制工作,切實履行預算工作的主體責任,有效組織相關部門共同完成編制預算工作,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真實性、合理性。各相關部門應按照單位的統一部署,努力做好單位預算編制工作,切實實現預算從基層編起,夯實預算準確性的基礎。部門預算應以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為準則,遵循完整性原則。單位的預算必須包括單位的全部財務收支,遵循真實性原則。單位的預算收支項目的數字必須依據充分確定的資料,按批準部門認可的計算依據和計算方法計算得來,不允許估算。根據上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經濟發展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本部門本單位本年度的總體目標。
各單位要嚴格執行人代會批準的預算,不得無預算安排支出。因為預算執行過程中一般不再追加預算,所以單位預算執行部門要嚴把預算支出關口,凡是評估認定不具備實施條件或存在財政風險隱患的建設項目或財務支出,一律不得出臺和實施。單位應定期進行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應結合項目建設進度分析來明確年度工作任務,建設項目有無預算安排一目了然,如無預算安排支出,勢必造成擠占其他項目資金,或形成單位隱性負債。
什么時候以什么為依據來確認收入和支出,一直是困擾財會人員的難題。如到年底時,以對方單位開出的正式發票確認費用,同時確認負債,不能將上年的發票直接放到次年支出。應該在收到票據時及時入賬,進行財務會計處理。不能等到實際收到錢才確認收入,或實際有指標和資金支付時才確認費用。這樣才能真實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如出現單位赤字的情況。
為了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就一定要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的管理,用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新錄用的財會人員一定要專業的,不能勝任財會崗位的人也應該盡早讓他離開相關崗位。然后各地要積極開展選拔當地的財會專家,成立財會人才庫,加強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專項學習研究,創新工作方法,優化操作流程,逐步推進當地行政事業單位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核算工作。
財政部門應出臺未按要求執行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處理辦法,并加大宣傳,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行政事業單位自覺執行新制度。
首先,加強上級主管部門監督。各部門要充分重視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的監督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對下屬單位的財務會計核算進行監督檢查,對照本年度的總體目標,檢查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分析預算執行中的不正常因素和對預算執行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和環節,重點檢查有無往年票據在本年列支,相關業務部門有無超預算列支和無預算列支,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內部整改。
其次,加強財政監督。應將財政對本級部門單位的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制度執行情況納入財政監督范圍。今年是新政府會計制度施行第二年,財政可以先對財會專家庫人員進行培訓,及時組織專家庫成員對各部門單位2019年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核算情況進行檢查,在檢查中同時對各單位進行業務指導,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下步整改的方向。這樣可以整體提高2020年基層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的質量。2021年上半年,再組織力量對各單位開展新制度執行情況回顧,確保新制度的長期有效落實。
另外,還要加強審計監督。政府審計部門也是監督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核算的重要部門。因為新制度的施行是新事物,審計部門也是第一次碰到,沒有經驗。所以審計部門也要試著將各單位執行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核算納入常規審計內容中。只有三者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夠共同構成整個內、外部的監督機制。
綜上所述,權責發生制在政府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給其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我們要積極引用權責發生制,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政府會計的工作機制,合理地應用權責發生制,提高政府會計的管理和核算水平,保證國家的財政的使用安全性,奠定國家公共事業的財政改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