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琴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實驗幼兒園,甘肅民勤 733399)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教育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留守兒童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不僅僅需要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也要學習對事物的積極主觀的判斷能力,能形成自己完整的價值觀。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必須引起重視。下面主要從互聯網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造成缺失的原因以及由此形成的應對措施展開分析。
造成兒童教育管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在很多方面都給學生帶來了沖擊,很多資源可以在網上共享,同時不可避免會有很多不良信息誘導青少年。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相關知識,增長自己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但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難免會出現教育管理缺失,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監護人都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很多觀念、生活習慣、教育方式都會對留守兒童今后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留守兒童在節假日經常處于無人照管的狀態,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懶散,教育方面也會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有的留守兒童不愿意再接受教育,直接逃課到學校外面的網吧、游戲室打游戲,安全問題頻出。
在學校,規章制度是每個學生應該遵守的。因此,彌補互聯網對留守兒童的缺失,學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保障留守兒童的發展,學校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成立領導機構,健全管理體制。領導機構起帶頭作用,要加強領導機構的建設,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以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第二,搞好普查登記。學校在部署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需要更加細致地登記留守兒童的情況,以保障留守兒童的生存和發展狀況,促進留守兒童在健康勞作、學習生活、心理成長方面的情況收集,其中包括家庭住址、父母情況、基本電話等。要了解留守兒童最基本的生活狀況,教師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包括基本的跟蹤管理和動態登記,為下一步的教育管理做好準備。
第三,強化師德教育。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尤其對留守兒童,他們不僅在學習上需要教育,生活、心理上也需要得到管理和疏通。教師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要對有不良行為的兒童進行教育和心理疏通,防止違法犯罪苗頭的出現。我們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教育是終身大事,教師要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積極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
第四,積極搭建活動平臺。學校要建立相關活動平臺,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圖書閱覽室、心理疏導室等。小學生處于有自己想法的時期,需要學校積極配合,建立有效活動載體,優化活動平臺,從而促進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
留守兒童教育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要創設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有效防止留守兒童出現教育過度缺失的問題。
第一,合理創新家庭模式。對留守兒童來說,家庭環境是很重要的,要積極創設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如學校寄宿制、代理家長制等。這些模式能夠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讓留守兒童在學校安家,積極享受家庭教育的溫暖。
第二,理順留守兒童的管理關系。按照管理原則,學校需要將留守兒童納入管理范圍,家長起輔助作用;要做好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銜接,幫助留守兒童更加有效地學習和生活,提升留守兒童的信心;要做好留守兒童的管理和銜接,對各級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陶行知被毛澤東稱為“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即在生活中進行教育。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只有進行生活化,才可以真正實現對學生的教育。留守兒童正處于教育階段,為了保證他們獲得更加健康的教育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對家校共育的有效結合進行認真思考與實踐。
留守兒童是新出現的教育群體,這種教育群體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管理的有效結合,積極構建局部知識網絡,以促進整體教育發展。
第一,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留守兒童失去家長的教育,很多方面會受到影響,社會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校園環境的監督,加大查處力度,加強對學校周圍環境的整治,從源頭上切斷留守兒童的不良嗜好,積極引導他們遠離不法人群,從而促進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提升。
第二,加大資助貧困留守兒童的力度。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學校要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對留守兒童的資助。面臨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多,為了促進他們的有效發展,需要切實改善留守兒童的教育生存狀況,積極引入社會資助體系,引入社會力量,有效幫助學生健康成長[1]。
很多留守兒童是爺爺奶奶帶著長大的,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行為習慣。為了有效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教師要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加強對他們的心理疏導,形成有效的心理輔導樞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與環境。教育形式的創設,不僅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而且為了形成以健康教育為主體的教育,教師要積極探索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避免留守兒童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教師對留守兒童要注重心理疏導,拒絕思想侵蝕,要避免教育僵化,應丟掉唯分數論的觀點,加強素質教育,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其實,家校共育的結合點非常多,學校要加強創新,家長要積極參與,共同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具備較強的科學知識,不斷進取,敢于創新,敢于挑戰,豐富自身知識,增強與留守兒童的交往能力與交往信心,從而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學生應該在學生時期學會更多的生活技能,只有學習知識的教育是失敗的。正如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反映了其對生活和教育關系問題的認識。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授者,也要當學生生活教育的倡導者。尤其是對留守兒童來說,為了彌補留守兒童教育缺失問題,需要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作用,從而有效促進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彌補互聯網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缺失,進而促進教育管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