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紅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1)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以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方便等優點。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國立圖書館率先引進RFID技術管理圖書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FID技術便受到圖書館界的注意。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引進了此項技術。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也在新館建設中引進了RFID技術。本研究對RFID技術在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應用的實踐進行了探討,希望RFID技術在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的應用得到不斷完善。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在校師生員工超7 000人,而全館工作人員一直沒有超過10人,且過半人員超過50歲。流通部4人,其中2人還兼職圖書館其他工作,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每周開放7天,每周開放時間達到91小時。由于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實行全庫開架管理模式,書庫日常的管理壓力很大[1]。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老館舍是在2004年舊食堂改造而成的,受原來建筑的限制,設施設備較難更新換代,在工作時,這些老舊的設施設備常常出問題,造成借閱數據出錯,引起讀者糾紛。在借閱高峰期,讀者會排起長龍,等候的時間長,讀者經常產生不滿情緒。
近幾年,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每年新增紙質圖書近3萬冊,而館內所有書架架位早已飽和。每當新書上架,必須通過剔舊下架一批圖書,再經過倒架、調架才能完成新書上架。經常性的倒架調架給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壓力,令工作人員苦不堪言,而且還束縛了工作人員的手腳,使工作人員沒有更多的精力開展深層次的服務;同時也因為圖書架位經常變動,給讀者借閱帶來很多的麻煩。
解放人手,提高效率,提高圖書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漸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層次,是引進RFID技術的根本目的。初期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實現自助借還,解放人手提高工作效率;(2)對圖書進行定位管理,為讀者提供導航服務;(3)提高圖書管理智能化水平,減輕圖書排架、整架的壓力;(4)提高門禁安全,并統計到館人數;五是延長服務時間[2-3]。
RFID管理系統主要由RFID標簽轉換系統、自動盤點系統、自助借還系統、24小時還書系統、RFID門禁系統等模塊構成。RFID管理系統通過與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原先使用的匯文圖書管理系統對接,實現對圖書的流通管理。
RFID定位設備主要有RFID標簽,便攜式讀寫器。RFID標簽依據附著的物品不同,可分為RFID書標與RFID層架標。RFID書標粘貼在圖書的內頁上,主要記錄單冊圖書的信息,另一個作用就是取代磁條的功能。層架標主要是粘貼在書架的最小單元格的固定位置上,主要記錄架位的信息以及單元格內圖書的信息。將RFID書標和層架標關聯后,就可以實現圖書的定位。
RFID讀寫器是一個捕捉和處理RFID標簽數據的設備,它可以讀取RFID書標和層架標的信息,并將二者關聯在一起,實現圖書的定位。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共配置了4臺自助借還機。自助借還機內裝有RFID讀寫器,可以讀取設定范圍內圖書內粘貼的RFID書標記錄的信息,讀者按照提示操作,即可實現自助借還。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配置了24小時自助還書機一臺,為讀者提供24小時自助還書服務。
在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大廳入口處布置了RFID門禁一套,由10個RFID安全單門組成。主要負責對進出圖書館人員的管理,對通過門禁的圖書進行監控。
4.1.1 漏讀現象
在對單元格內圖書掃描時發現閱讀器讀取的圖書冊數少于單元格內圖書的實際冊數。單元格內有部分圖書未能成功讀取。例如:單元格A中有圖書20冊,RFID讀寫器只成功讀取到其中的15冊信息,還有5冊信息沒能成功讀取[4]。
4.1.2 誤讀(串讀)現象
對單元格B內圖書掃描時,閱讀器會讀取單元格B內圖書以及單元格B附近前后左右多個單元格內圖書的數據。
沒有外借成功的圖書,可以順利通過門禁,存在漏報警的問題。
5.1.1 RFID標簽失效
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運輸或者加工的過程中,RFID標簽損壞造成標簽失效;另一種是RFID標簽在轉換時沒有注冊成功,造成標簽失效。
5.1.2 定位設備的性能影響
標簽與讀寫器都是通過天線進行能量與數據的傳輸。天性的性能對讀取效果影響很大。如果天線的極化方向與RFID標簽的極化方向匹配度小,甚至不匹配,標簽的讀取準確率下降。
RFID標簽的防沖突機制,對RFID標簽的識別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基于ALOHA防沖突算法有一個缺點會導致某些標簽可能永遠無法選擇單時隙進行信號傳輸,最終影響RFID標簽的識別效果。
5.1.3 圖書中含有金屬成分,影響閱讀器的射頻波的穿透性
RFID是一種無線電波,金屬與液體會影響它的穿透性,如果圖書封面、封底、廣告頁、內頁中含有金屬成分,就會干擾RFID的芯片與閱讀器之間的通信,從而影響RFID的讀取效果,造成RFID閱讀器漏讀。
5.1.4 單元格中圖書放置過多過緊
單元格中圖書放置過多過緊會造成RFID標簽分布太密集,密集的RFID標簽會影響RFID讀寫器天線的磁場分布,最終影響RFID讀寫器的有效閱讀范圍。另外,如果RFID圖書芯片粘貼在圖書上的位置相同,RFID芯片通訊易發生碰撞,也會干擾RFID的芯片與閱讀器之間的通訊,最終影響到RFID閱讀器的讀取效率。一次同時讀取的標簽越多,越有可能出現誤讀或漏讀。
5.1.5 書架的屏蔽性差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的定位書架沿用的是老館的舊書架,左右相鄰的單元格之間,前后相鄰的單元格之間只有一根細鐵條分隔,不能形成確定有效的單元格屏蔽空間,在操作RFID天線時,就可能因為角度、距離等原因使定位單元格之外的圖書芯片進入到有效的射頻磁場范圍,被激發后發出感應信號而被RFID閱讀器讀取,造成閱讀器串讀。
RFID是一種射頻,金屬與液體會對它形成干擾。很多圖書的封面、封底、宣傳頁、插畫等外都含在金屬成分,在經過門禁時,圖書中的金屬成分就會對RFID造成干擾,使圖書在通過門禁時不發生報警鳴叫。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圖書定位工作分為舊書定位和新書定位兩部分。舊書是指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搬遷到新館前圖書館的所有藏書。這部分圖書的定位工作外包給了中標公司。中標公司技術人員給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定位操作培訓時,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工作人員發現已定位圖書存在“漏讀”和“串讀”現象。RFID技術人員在現場沒能解決這些問題,培訓隨即中止。由于舊書定位不準確,需要重新定位,但中標公司一直拖延沒有解決。新館在2018年12月啟用,因為圖書沒能按時準確定位,書庫無法開放,圖書的外借也被迫暫停。讀者天天來詢問什么時候可以借書,圖書館給不出滿意答案,讀者對圖書館產生了很多不滿情緒。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與勤工助學的同學一起,共同努力了一個月,采用將單元格圖書下架逐冊定位后,再上架的方法,將舊書重新準確定位了一遍,2019年9月,書庫才開始開放。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采用全書定位法,本來定位的工作量就大,由于RFID定位技術存在的“漏讀”和“串讀”問題一直沒能有效解決,定位技術的采用,對書庫的管理而言,不但沒有減少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因而工作人員對“圖書的定位”產生了抵觸情緒,大家一直在爭論采用RFID技術進行圖書定位是否必要,因此新書的定位工作也就一直沒有開展。
RFID技術要得到充分發揮,書架的智能化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采用RFID技術的許多構想都是建立在“智能化書架”的基礎之上的,但現在的書架還是舊式書架,毫無“智能”可言。因此“智能上架”“亂錯架提醒”構想無法實現。改造書架的目的:一是提高書架單元格空間屏蔽性,防止串讀,提高定位質量。二是要提高現有書架的智能化程度,讓RFID技術的優勢在書庫管理中得到充分發揮。
RFID技術是一門新技術,圖書館很多工作人員對它工作的原理,操作方法等還不太了解,對設備的操作也不熟練。因此,圖書館要加大培訓的力度,讓工作人員理解RFID技術的原理,各種設備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揭開這些“高科技”的神秘面紗,才能減少工作人員對這些“高科技”的敬畏感,自覺學習新技術,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理性面對,減少抵觸情緒。
賣油翁能油線穿過銅錢孔,是熟能生巧,庖丁解牛技術高超,是對牛的身體構造了然于胸。多操作、勤練習,才能熟練操作定位設備,減少錯誤操作帶來的失誤,提高效率。對圖書定位方法多鉆研,才能明白其中的“道”,提高操作技術,改進定位方法,揚RFID技術的長處,避免其短處。
新技術的運用,必然會帶來管理方法的改變,這種改變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增加工作的復雜程度和工作量,只要熟悉了新的管理方法,就會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出新技術的優勢。
RFID技術在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的應用,使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開創了“自助借還”“讀者檢索導航”“24小時還書”等新的服務,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也正如《莊子》所說:“始生之物,其形必丑”,RFID技術在江蘇商貿職業學院圖書館才開始應用,必然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才能發揮出RFID技術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