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才,孫百鳴,趙永生,李文博
(1.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2.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實踐教學是專業制造類專業學生必修課程,辦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基于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智能化技術,對裝備制造類專業實踐資源開發思路進行深入探討,能夠有效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裝備制造類專業教學特點以及智能化技術優勢,在原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基礎上進行創新,教學資源開發體系可具體分為資料虛體資源與系統實體資源。其中,虛體資源指的是,支持實體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電子信息資源,主要通過實習教材以及配套的實習內容充實系統實體教學,同時為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節提供資料支撐;實體資源指的是,為虛體資源提供訓練環境,并且符合相應教學標準的教學設備,產生的資源為擴充虛體資源提供保障,在增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促使專業實踐技能得到提升。對實踐教學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需要科學調度、拆分、組合、配合資料虛體資源與系統實體資源,從而構建起完善的實踐教學資源體系,確保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智能化技術的裝備制造類專業知識結構體系如圖1所示。
1.2.1 明確專業定位,培養特色專業實踐人才

圖1 智能化技術的知識結構體系
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高校專業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僅要具有專業的知識結構,還要熟知網絡通信技術、智能生產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進而保障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開發實踐教學資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明確智能裝備制造專業的定位,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增加運動學分析、智能零件繪制、設備整體智能生產設計等課程。與此同時,有機結合傳統設計計算與CAD/CAE軟件,增強NX平臺的開發,提升可視化實踐教學平臺設計水平,將相關課程設計標準規范與實踐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而擴展教學途徑。另一方面,對實踐教學理論教材進行創新,嚴格按照現階段人才培養方案與專業教學大綱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特別對涉及智能裝備智能制造環節的知識進行詳細講授,突出其實用性與管用性。此外,教師要對每一項實踐教學活動做到了然于心,注重總結實踐活動的注意事項,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實現對實踐理論教材的二次開發,為增強學生專業能力提供保障,為高校培養專業特色人才提供發展動力。
1.2.2 優化培養方案,強化裝備制造專業特色
一方面,落實“雙元辦學”,為開發實踐教學資源提供動力。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發揮出政府的引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與高校的協同作用,進而形成產權聯合、資源服務的運行機制,為發揮產學研的作用提供可信賴的平臺,進而優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方案,提升實踐教學開發水平。另一方面,發揮自動設備制造產業機器人的優勢,將其與數據站相交換的信息作為開發實踐教學資源的主要依據。同時,結合當代智能化技術的規范標準,對數據分析、流程優化、仿真模擬以及可視化技術進行合理編排,為擴充實踐教學資源提供更多途徑,使得高校學生獲得較為先進的理論,進而為裝備制造類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參考[2]。
1.2.3 運用智能教室,整合專業實踐教學資源
在開發實踐教學資源過程中,積極運用智能教室,是維持實踐教學秩序、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在傳統實踐教學課堂中,主要通過控制、管壓等手段規范學生行為,導致實踐教學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智能教室與傳統教學手段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促使學生感受到實踐教學課堂的魅力。此外,在遵循“優勢互補,軟硬結合”原則的情況下,加大對實訓教學基礎設施的更新力度,其中包括鉗工、電工工藝等多種實訓崗位設備的更新,使得實踐教學能夠與社會設計崗位相結合。同時,將實訓車間、討論區、教學區進行合理劃分,為學生小組學習營造良好環境,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實踐教學資源的功能。裝備制造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裝備制造專業實踐教學項目
1.2.4 產學研相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地開發實踐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學校要根據辦學特點與智能化設備制造類專業特點,對產學研結合道路進行開拓,加大與社會企業的結合力度,不斷為學生提供與時代相接軌的崗位,使得實踐教學資源得到極大擴充。其次,教師根據最新的研發成果,將新型專業技術與最新的發展趨勢相結合,促使研究成果得到轉化,并為實際企業生產提供新的思路。同時,成果在實踐中運用產生的信息資源為實踐教學資源開發提供依據,也為裝備制造類專業學生參與實踐項目、開展實際工程市場調研、收集智能化技術資料、撰寫調查報告提供有力保障,進而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推動實踐教學的可持續發展進程。最后,將大學生實踐科技活動納入到實踐資源的開發項目中,讓學生在與教師進行溝通、完成科研項目過程中得到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實踐教學水平,增加實踐教學的科研成果,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閉環[3]。
綜上所述,快速發展的智能化技術改變了原有裝備制造業的生產模式,使得相關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精準定位專業實踐教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促使產學研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出實踐教學資源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價值,進而保障專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