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湖北科技學院
目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變為工業領導力量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并且出口額是最高的,是國民經濟最為突出的一項重要產業。其主要是因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在最初的發展時就有效的應用了勞動的優勢,經過不斷加強工藝、貿易,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后續的進程奠定了穩定的基礎,并且,電子信息產業在進行發展的時候極其關注對市場的調控,并且能夠有效提高產業水準,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以“市場主導為主、重點突破”的外向型產業發展模式。在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一直在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的產業布局,并采取從沿海地區往內陸地區逐步遞推的模式。因此,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大部分位于沿海、沿江、中西部地區。形成了以上海為主體的長江三角洲,同時還有以深圳為主體的珠江三角洲和以北京為代表的環渤海地區,此外,還有以成都、長沙、武漢等長沙為主體的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電子信息產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有很大優勢,生產通信設備、計算機、家用電器、音像制品和基本組件,已經開始使用這方面優勢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特點與集群發展。長江三角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因為具有極為豐富的科技資源,并形成了相對較大的產品登記、技術專長與投資規模。在中國,以北京為首的環渤海地區電子信息產業是具有最好基礎、擁有最強科研實力的產業集群,但是在該區域中,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重點主要為信息產品與高新技術。軍工電子產業在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即使中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的產業帶,但不少地區在引領特定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
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來講,在勞動密集型經濟發展模式的環境中,公司員工素質大部分較低。造成這一原因的重要問題是因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依賴大量廉價勞動力,招聘素質較低的職員可以有效滿足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需求。并且,因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加工、生產技術含量低,大部分員工在生產線上使用體力勞動的方式。所以,使得大量高素質人才難以接受自己在廠房中進行手工勞動。此外,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目前中國從事電子信息產業的集團可劃分為兩種:(1)改編自一個很早以前的單位;(2)這部分企業是私人經營的。這兩種都缺少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并且人力資源管理的思想極為落后,不能利用高質量的薪資福利來留住優秀的員工。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逐漸走上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道路。在中國,有相對較小的民間作坊與工廠,這些作坊與工廠自身的生產能力較低,因為車間和工作地點偏遠,因此當地勞動成本也極其低下。因此,這些作坊和工廠的所有者招聘了許多的勞動力來進行生產和發展。這樣的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對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首先,它將限制電子信息產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因為太過依賴廉價勞動力,企業有可能喪失技術發展的想法。即使在開展有關電子元件焊接與電子終端組裝的時候,需要較多的人員來支持生產,但擁有技術開發思想的隊伍比缺少技術開發思想的團隊更加容易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其次,這一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可能會不斷消耗資源,并對當地環境形成破壞。電子信息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用到的電纜、機電板等都能輕易形成重度污染,產生的廢棄物、廢水在沒有經過處理就丟棄很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提高目前企業員工的素質可以極大地影響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經濟發展模式。為了能夠培養更多擁有專業化素質的優秀人才,中國政府應該為電子信息產業的從事者供應大量的學習計劃,并且企業應該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積極鼓勵素質較低的員工能夠考取有關的職稱,以此來促進員工專業技術的成長。此外,中國企業也應該認識到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人力資源以及變為了目前企業間競爭的重要力量,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與應用,能夠有利于企業收獲更多的資源財富。中國企業應該不斷優化有關人力資源的培養、資薪福利、管理制度等,并大量引進高素質學生進入車間和廠房,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人力支援,使其能夠獲得發展的動力。
為了可以不斷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模式的革新,企業必須向著科技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前行,在改變電子信息產業模式的環節中,不但需求中國政府的力量,更需要管理人員的關注。為了能夠不但推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模式的改革,中國應首先調整整個國家的經濟模式,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領導人表示,中國必須轉變粗放型、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走集約型、節能型、綠色發展路徑。中國政府有關職能機構指定和實施這些政策與策略,有可能是中國踏上科學技術和智能發展之路的起點。此外,中國企業還應不斷響應中國政府的呼吁,爭取專業的電子信息日常處理技術,不斷探索目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升企業處理問題的能力,創新研發價值觀。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發展中應該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不斷強化企業的責任建設,由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等各個方面著手,不斷完善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在社會人民心中的不良印象。
中國有關部門要認清市場需求、資本市場、政策與社會環境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產生的影響,結合中國各個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實際情況制定產業制度。利用對政府宏觀調控效果的展示完成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在完善融資系統的引領下,能夠不斷完善政府的風險投資體系,有效處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投資規模小、融資結構不平衡、投資效率低等各種問題。中國政府應該供應一個具有公平性、合理性、標準化的市場環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時期,需要相關的部門優化有關的法律法規,落實這一目標,以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電子信息產業在中國想要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新技術的產品化、工業化與市場化,通過持續創新自身的重要技術,來確保有關產業的長期發展,并且,政府與電子信息產業必須強化我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加強技術的創新力,使得電子信息產業能夠在技術創新中獲得節約成本的優勢,讓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能夠獲得強大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