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梅
(江蘇南世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建筑智能化是將建筑、網絡、通信、監控等各方面的先進技術相互融合、集成為優化的整體,使其具有環境安全舒適、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能夠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新型建筑。智能化建筑的主要特點有:(1)應用系統配套齊全,技術功能要求高。(2)總體結構復雜和配合協作較多。(3)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1]。
新型冠狀疫情下,為了提升建筑智能化項目的質量,應做好管理工作,借助于完善的管理體系、引入信息技術及BIM技術等手段,實現先進技術在質量、進度、安全、成本等方面多方位的控制,強化管理效果。
建筑企業在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中,應結合當前實際,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2]。也就是說,建筑企業要加強目標管理,合理劃分建筑工程項目的層次,真正將責任落實到人,同時明確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主要職責,以此為建筑工程項目智能化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建筑企業在項目工程分層中也需結合項目工程不同階段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模式并建立科學的信息反饋機制,以加強項目施工質量統計效果。另外,建筑企業必須高度重視施工流程管理,確保工程施工前按照規范要求落實技術交底工作,為施工人員詳細講解最新的科學技術。材料應用于工程前,需仔細檢查材料質量,確保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材料均滿足工程建設和施工的要求。不僅如此,建筑工程施工期間,管理部門還需加強施工材料檢測工作,使施工材料的質量滿足規范要求,為工程打好質量基礎。
信息技術作為目前各領域創新發展的重要技術,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化項目施工管理,可加強管理工作的監督和管控,嚴格按照目標要求落實各項管理作業,以改善管理效果,促進施工作業的順利進行。下面就對信息技術在智能化項目施工管理中的應用進行詳細說明。
2.2.1 質量管理
工程質量一直都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工程質量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明確管理目標,科學選擇管理手段和方法,以達成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目標,強化工程建設效果[3]。本項目在開展質量管理時,需要對前期決策、施工前、施工過程及施工后期的作業內容展開科學監督和控制,以滿足質量管理目標要求,讓工作人員做好過程檢查、記錄、調整、監督、考核、事故處理等作業,及時識別和解決存在的質量問題,并借助信息化技術開展現場資料數據的快速收集、整理和傳輸,以更好地提升工程質量,實現最終的建設目標。
2.2.2 進度管理
工程進度管理要求管理部門根據工程要求編制合理的進度計劃,按照計劃要求,對施工作業實行全過程管理和控制,及時消除施工中存在的各項影響因素,以保證施工作業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本項目在開展進度管理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完成進度圖的繪制,準確了解各環節作業的工期時間及施工情況,同時在總進度目標要求下,進行周、月進度計劃的編制和落實,并安排專人加以監督和控制,使各階段作業均符合規定要求。一旦出現進度延后的情況,相關人員要立即上報并快速查找延誤原因,對后續作業進度予以科學調整,使施工作業在規定時間內完工,減少不必要損失的形成。另外,可借助信息化系統對工程進度情況予以及時反饋,并上傳現場照片,科學對比后給出有效調整方案,加快施工進度。
2.2.3 成本管理
信息技術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可通過計算機技術加以實現,將施工項目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展開科學對比和分析,根據初期計劃內容,及項目成本記錄數據對施工成本加以科學管控。在信息技術下,成本管理要求工作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完成預算編制及各環節成本損耗的計算,將計算結果與初期設計內容加以對比和分析,之后根據現場情況和方案內容開展分析管控,編制成本管理內容,以加強成本控制有效性。在分析中找出偏差產生的原因,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保證成本在規定的標準范圍內。
2.2.4 施工安全管控措施
項目部應在安全教育中融入疫情防控教育。組織項目管理人員、進廠工人和臨時入場人員參與疫情防控專題教育活動、安全教育培訓及安全技術交底工作,且在分包單位高度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教育與培訓。與此同時,充分結合疫情防控的現狀,轉變安全教育和交底的模式,采取分散式班前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方式,最大限度地規避人員聚集。利用視頻、微信群和QQ群等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宣教工作,引導工作人員主動自覺地參與疫情防控,有效深化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疫情防控意識。這里為有效加強宣教效果,可以采取不同班組、工種和宿舍輪訓的培訓模式,避免大規模集中培訓,以免影響培訓的效果。項目部需設置專門的培訓空間,也可采取露天培訓模式,人員間必須保持適度的距離,培訓前后對培訓室做好通風和消毒處理,同時測量參加培訓人員的體溫,所有參與培訓的人員均規范佩戴口罩。系統可將安全管理責任書與安全計劃實行在線存儲、分享和傳輸,同時還可按照安全要求對現場作業情況予以詳細了解,做好危險源識別在線記錄,便于工作人員及時了解現場情況,加大管控力度。工作人員可實時上傳檢查記錄、隱患問題整改記錄、員工考核記錄等內容,幫助管理人員了解施工情況,并分析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提前編制防控措施,以此有效控制危險事故的發生,提升管理水平。
編制施工方案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合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術的獨特優勢,完善智能化工程設計參數,并與其他專業形成默契的配合,充分展現設計方案的協調性和多元化特征。智能化弱電系統管線設計過程中,合理應用BIM技術能夠高度融合不同專業的技術,建立數據模型,也可及時調整和優化設計模型。應用BIM中的碰撞檢測功能,可做好不同專業管線的整合和碰撞檢查工作,第一時間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各類不足,有效提高工程的設計水平。
施工設計的過程中,BIM技術一方面能夠輔助設計工作,另一方面也可簡單便捷地更改工程的設計參數,制定多種執行計劃,對比不同方案,在正式的工程施工中選擇最優施工方案。建筑智能化施工方案設計中,合理應用BIM技術能夠嚴格控制施工方案,做到工程施工和設計過程的有機結合。與此同時,工程人員還要科學合理地分析評估施工資源,準確判斷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施工階段,施工現場的場地參數對智能化系統施工具有顯著影響。所以在智能化系統施工場地設計中,務必認真分析工現場的地形、地貌、環境和交通。傳統施工現場中容易出現工程施工參數設計效率低下等問題,設計人員過于重視定性參數,忽視了定量參數。在工程施工中應用BIM技術,則能夠實現BIM與定位系統的深度融合,從而準確模擬施工現場物理參數,及時發現并處理現場問題,也可適當調整施工現場,全面改善施工管理整體水平,發揮其作用價值。
按照管理體系對工程項目文檔進行管理。具體包括:客戶原始資料、合同、項目分級計劃、項目進度、項目投資、項目預算、項目設計、施工、驗收的標準、依據和規范、項目工程記錄、信息控制制度、文件收發記錄、文件存檔、會議記錄管理、相關票據管理等。
綜上所述,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好新型冠狀疫情的防護工作,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好做進度、質量、安全、檔案資料管控等,保證智能化建筑施工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