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源 周應熱 海南師范大學
關鍵字:大數據 金融風控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主流,而大數據依托互聯網而生,隨著馬云先生的“三步走戰略”被提出,毫無疑問我們已經步入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和云計算統計、存儲、分類及分析互聯網中的各項數據,致力于為大家帶來生活中的便捷。而互聯網金融則是其中的一個產物。互聯網金融是將互聯網的思維與金融行業相融合,但是與此同時互聯網的數據眾多,所以將大數據運用到互聯網金融風控中則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我將對互聯網金融及大數據風控進行一段簡述。
互聯網金融先前已經說到是將互聯網與金融相融合的產物,其具有交易成本低、操作便捷、來往數據資源多以及具有創新意義。在雙方資金融通的過程中,利用互聯網金融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只需要兩個人依托互聯網即可完成,不需要輔助人員或者工具,而正是因為如此,其操作的快捷簡單程度也是遠遠大于普通的金融過程,并且信息來往只在互聯網中利用,對某些數據加以分析即可得到重大的商業價值,這也催生了不少的金融產品。但是伴隨而來的風險也是巨大,由于互聯網發展過快,國家還沒來的及對互聯網金融制定一系列監管措施,所以會有一些法外之徒利用互聯網做壞事。
如今正處于信息時代,大數據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處理互聯網上的海量數據,并加以利用,使得人們方便在這些數據資源中找到自己的需要的,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大數據技術體量很小所以處理數據的速度很快,類型多且易滲透。一般的大數據技術有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可視化計算、數據加密等模塊。金融行業如今已經形成了數據與金融互相影響的局勢,所以大數據即是未來的趨勢。
下面我將對大數據風控進行分析。
大數據風控就是在大數據技術支持下,對互聯網金融進行風險控制,其原理就是對來往信息的分析通過對用戶的數據采集評估該次金融交易的風險及用戶違約率。其數據維度大,基本上包括了用戶的行為習慣、社會關系等方面,同時其利用及采集的數據都是最新有效的,風控對接信用,所以大數據風控系統會實時更新數據,最后對結果的評估則是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出概率,結果精準,并涵蓋了不同的方面。
第一點是大數據風控的數據從何而來的問題。一般來說,大數據風控使用的肯定是經過用戶授權的個人信息,比如其淘寶店鋪營業額、信用卡的使用情況等數據,之后其會從互聯網中根據人們平時上網的IP 地址、在網絡中的用款行為等進行采集,最后就是通過企業或者貸款提供數據。在模式上。不同于以往,其涵蓋的面積更廣,且建立的模型更精準,第一種模式是一些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平臺,由于擁有的用戶數據多,完全可以依靠平臺數據建立大數據,第二種則是中小平臺的小平臺,她們一般會和大平臺合作,通過第三方平臺來獲取信用信息。
以美國舉例,美國的征信已經非常成熟,分工明晰,主要的體系有億百利、艾克非等,主要的公司有ZestFinance 公司。該公司將大數據采集作為風控以及征信的重要技術。ZestFinance 公司利用大數據中的相關數據,將貸款對象的信貸記錄以及相關信息全部采集,從性格到經濟能力會對用戶做一個全面的分析,甚至連房租多少,網購記錄都必須要納入分析體重。通過分析結果來決定是否給其借貸。其大數據分析的邏輯也非常的全面,將在互聯網中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以及數字化,最后全部體現在信用分數中,并且運用十個左右的系統建立并分析該用戶的數據模型,幾秒鐘就可以出結果。
在國內的征信系統主要是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積分,該系統將對用戶進行評分,從基本信息到黑名單信息再到個人性格等等做一個評估,算法多樣,也是非常厲害。而現階段我國在互聯網金融風控中應用大數據應當要做好基礎數據庫建設、對算法邏輯進行優化處理、對互聯網金融風控控感應技術開發等幾點的工作,前兩點的作用是加強對用戶模型的建立,而外部風控感應技術則是著重于時間運作中,提升了大數據技術的效果,是未來的主流方向之一。
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進行互聯網金融風控是金融行業的一大趨勢,發展該技術可以實現多方策略,滿足發展需求,是經濟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信息化時代的資源整合以及利用,是互聯網金融最好的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