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孝 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與人類人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健康。但是目前市場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就是因為部分商家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缺乏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導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食品問題,如食物中毒、添加違規食品添加劑等,不僅擾亂了正常的食品市場秩序,還嚴重危害到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本文基于大數據背景,對食品監管模式的創新路徑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借此更好的維護市場秩序,保證人們健康生活。
大數據的出現,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思維,還影響著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對各行各業的管理以及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大數據的應用是建立在統計學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以及相關工具,從海量數據中進行分析、提取和應用,實現對工作決策的指導價值。我國中央政府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就組建了衛生部門專門負責食品衛生,隨后也發布了相關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從最初的分段監管模式,經歷了統一監管后,最后發展為分級分類監督。而為了更好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變化,需要在現有食品監管模式基礎上,積極進行創新。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要通過不斷搜集海量數據,包含了食品企業的產品以及公司信息,而后經過匯總、分析后,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實施信息采集。在此基礎上,可以充分利用智能化技術,實現對數據的智能化感知,從而實現對數據信息的全面監控,通過將數據信息形成統一有效的連接,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歸納后組建成統一的食品相關數據庫,實現了在播種、出廠、銷售等所有環節的全方位監控,更好的掌握食品安全健康情況,同時對食品具體流向有著全面的監管。如果發現食品安全事故,通過此監管模式,可以直接追溯到源頭并做到及時召回。
在部分大規模食品單位中,會通過建立獨立的實驗室,對自身產品進行檢測,但此種檢測涉及到商業機密以及企業效益,所以與食品監管部門并沒有建立聯系。而在大數據的利用下,可以實現企業數據的共享,可以更好的解決監管部門的問題,比如減少工作量,緩解人員不足任務太多等問題。所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原始數據進行相關處理,而后實施合理運算。其中包含機密部分,可以統一整合到食品企業數據庫中,使得監管部門可以共享到檢測數據,有效解決了重復抽查的情況,全面提升監管效率。
大量數據被挖掘后具有非常廣泛的使用性,通過一定技術提煉有價值的信息以及有用知識。數據挖掘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數據處理方式,不僅可以快速、準確的提取、處理所需信息,而且非常有利于數據整理和分析工作。通過云計算平臺,將食品數據庫的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對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提取,以此來有效防止發生的可能性。利用這種科學的判斷提高監管效率,進而確保人們生命健康安全。
為了更好的實施精準化食品監管,可以從食品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個性化管理制度。將參考數據與數據庫中數據進行對比,而后評判食品企業產品質量,通過企業實際生產加工環節情況進行對比,進而得出科學的食品安全報告證明。在此基礎上,制定抽檢頻率,做好重點環節的抽查工作。通過這種數據在食品企業數據庫到大數據平臺的分析運行模式下,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員工作量,進而提升監管效率。
通過數據公開平臺,可以更好的將食品企業諸多方面的信息展示給社會大眾,更好的幫助消費者全面了解到真實的食品生產企業的質量狀況。比如,伊利企業開放了奶牛基地和加工工廠為消費者提供參觀的機會,讓消費者在購買時更加放心。通過這種數據公開平臺,可以更好的促使人們提高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做到相互監督,進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質量。
總之,食品安全問題需要予以高度重視。在大數據時代下,應當將先進的技術充分利用到食品監管工作,積極創新監管模式,順應時代發展,提升食品監管效益,最終促使國內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更加完善的發展。